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精心组织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发表日期:2007/11/14 16:04:3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748位读者读过

 

内容提要:

数学,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思维的体操,是培养人的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传统的数学过于强调其理性的一面,忽视了其感性的一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为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并认真钻研,精心准备,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给予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的改革,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摆好过程与方法,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        精心准备,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学习中更应该不断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并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如在教学“多少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了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呆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班级的三个小朋友来现场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了动静结合,培养了学生在“动”中求知的能力,在这一练习类型内容的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表演出来,或参加一些游戏活动,边活动边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好玩,我要学数学的学习要求。

好动、好奇是儿童的本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认图形》中,认图形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这以前,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不管是“体”,还是“形”,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我们的教学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一节课始就安排了学生搭积木的活动,积木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积木,吸引学生注意各种积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面,引导学生观察同一类积木的面,虽然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但形状是同一类的,并引导学生把积木的面画下来观察,再让学生观察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与所画的图形类似的。这些观察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去比较,这同时是一种积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为图形的认识夯实了基础。

此外,游戏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低年级数学中,计算的教学较多,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口算大王”、“夺红旗”、“小青蛙跳远”,增强数学课的趣味和魅力,让全体同学都动起来,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        给予空间,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孩子们积极思考、探索的王国,教师在有序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让学生学会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具(小棒)操作,独立思考、探索,可能会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124+9=33    224+9=33    324+9=33 

       6 3           23 1             20 4

      30                 10              13

4)把24记在心里,一个一个地数到33

在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耐心倾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这里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经过交流,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找到的算法只要是正确都是好方法,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还包含了一种宝贵的探索精神,即使是24+9出现了一个一个地数出结果这种算法,我们也不应厌弃和嘲笑,可以帮助引导到其他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不妨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经历知识完善的过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不进位)中,有不少学生列竖式计算时,喜欢先从十位加起,再计算个位,在此,我没有空洞地反复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从个位加起,而是顺其自然,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时,学生一如既往,从十位算起,突然发现如果先加十位的数,等到再加个位的数时,遇到进位,就要把原来十位上写好的得数擦掉重写,显得很麻烦。觉得竖式计算还是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才好向十位进1。这样,形成的认识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根深蒂固的。

三、        创设情境,感受强烈的实践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来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我在本班开展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一次学习过程,首先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每人带23样物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学生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去了解,例如,可以去商店、超市调查,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据情况估一估价格,查一查资料,这样让学生亲历创办商店的准备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调查、了解商品的价格,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模拟人民币学具卡片)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在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在如此真实的一种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感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如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在学习了时分的知识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分钟到底有多长?1分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然后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数一数自己1分钟脉博跳动的次数,还安排了一组活动:要求在跳绳、拍球、口算、写字、读书中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记下该活动自己1分钟的成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真正感受到了1分钟的长短,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