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博文1(贾蕊欣)
发表日期:2018/3/29 13:43:3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贾蕊欣 有571位读者读过
卢丽安,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很美,她的故事,更美!
卢丽安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却在自己学有所成,台湾民众面对两岸关系出现迷茫游离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大陆,定居上海,到复旦大学任教。作为教师,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而作为祖国大陆的台湾女儿,她又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对两岸关系的推动上面,担任台联会长,作为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为台湾籍教师和研究人员争取科研方面的政策……总之,她忙碌着,奔波着,忙碌在自己的教育科研事业上,奔波在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道路上……
一边看《感动中国》栏目为卢丽安教授颁布的颁奖词和记录影片,一边不禁为她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所深深感动,也从心底生出深深的敬意。一个普通人,做好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科研工作,就已经足以让人身心疲惫,更何况,卢教授还做着大量的额外的推动两岸关系的民间和政治工作,更是难以想象她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是不是一分钟都要掰成两半用。我不禁在想,是什么促使她充满了前行的力量,我想,应该是信念,是心中那份情结,那份对自己的事业,对祖国大陆的那份深沉的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看别人,再反观自己,有时会发现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自己最近是充满了深深的挫败感,感觉班上的孩子怎么说,还是老样子,总是期待他们一夜懂事,能理解老师的苦心,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期待家长能够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多关心一些,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孩子能够看得到成长和进步。可是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那么遥远的距离。于是,我挫败,我沮丧,常常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想给自己找一个逃离的出口。幸好,卢丽安教授的故事给我带来了力量,我们再难,不会比大学的科研更难;我们再难,不会比推动两岸关系的路更难;我们再苦,不会比卢教授被台打压更苦;我们再苦,不会比离乡背井却有很多人不理解更苦……想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好感到无力的呢?
最初,我们都是怀着教书育人的梦想选择教师的职业,我们曾在行知先生墓前庄严宣誓,从那天起,我们的肩上就有了责任,我们的心中就有了信仰。学生总会千差万别,优秀的、懂事的学生自然人见人爱,那些坏习惯一堆,不爱学习,甚至顶撞老师家长的学生定是让人倍感棘手。而恰恰,那些让人感到棘手的学生更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对象。他们定然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缘由,可能是家里不重视,可能是家里文化不高,可能是家里宠溺,也可能是家里无力管教……总之,这些孩子离开家来到学校,需要的是不一样的环境,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对待,需要的甚至是额外更多的关怀。这样的工作定是比面对优秀生难上几十倍,定会让我们时时遭受挫败,定会让我们常常感到无可奈何。但这一切,我们不能改变,也不能推脱,更不能逃离,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价值。
我们此时应该做的是,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找到自己内心最初的那份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信仰,不管现实如何残酷,不管现实多么艰难,不管面对多少误解,总归,不忘初心,有了信念,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努力走,不放弃,便会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