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三月博文1-蒋惠萍

发表日期:2018/3/28 8:37: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蒋惠萍 有542位读者读过

4、《早》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鲁迅青年时期的肖像)知道他是谁吗?(简介鲁迅) 

提出导语:鲁迅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努力和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找寻鲁迅先生儿时的身影。 

2. 板书课题:早  

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八仙桌:大的方桌,一般每边坐两人。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用的木板或竹板,形状像尺子,所以叫戒尺。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价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又称家塾。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孔子等人的尊称。“子曰、诗云”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3.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讲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2~3)讲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4~8)讲由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上“早”字的来历。  

4.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讲读第2节 

1)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讲读第3节 

1)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2)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辩位,教师指导看挂图,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3)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4)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