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三月博文(一)刘远方

发表日期:2018/3/20 14:54:5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远方 有621位读者读过

                                  感动人物,续写社会正能量

                                         ——观“2018感动中国”有感

                                     禄口小学   刘远方

每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感动中国》节目,是学校的惯例。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中都会涌现出各种令人感动的人物,每一年我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动。每一年观看完之后,我们都能受到心灵上全新的洗礼。一位位感动人物,就像是在传递“爱心”接力棒似的,续写着社会的正能量。

我一直觉得,所有的感动人物都是有情怀的人,他们的境界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就像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卢永根,生活简朴,却能将自己的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捐献给学校。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他是真正无私的人。他每时每刻想的都是怎样为祖国做贡献,怎样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作为中科院院士的他,原本可以在国外发展,却毅然而然离开自己的亲人,回到祖国,要把自己的所学回馈给国家;作为大学校长的他,只要学校里有优秀的青年教师要出国深造,他都会找他们谈心,期望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他是真正勇敢的人。他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即使重病之后,也没有想着怎样花重金治好自己的病,而是颤颤巍巍地来到银行,捐献了自己的存款;即使是躺在病床上,也毫无畏惧,只是想着要把遗体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他是真正富有的人。多年来他有百万存款,却毫不犹豫地捐献。他的家里朴素简陋,他坚持“物要尽其所用”,我想这就像卢老本人一样,竭尽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用,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别人的人,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也依旧如此。这才是丰富充实的一生。他说:“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多么朴实有真挚的一段话,这就是老一代科学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扪心自问,可能我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卢老这样的境界。但是我想,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正需要这一剂强心针,需要这一股清流,来润化我们的心灵。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更要多方面地获取正能量,才能把更多的正能量带给祖国的花朵们。潜移默化地用自己优秀的品格滋养他们,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履行我们的职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