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7--2018年厚德组活动记录(二)
发表日期:2018/3/19 9:45: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冬香 有822位读者读过
厚德组团队活动记录(一)
主持人 | 卞良燕 |
参与人员 | 谢丽、陈永静、蒋惠萍、朱晨灿、张文英、刘春燕 |
活动时间 | 2018年4月19日 |
活动主题 | 《梦圆飞天》导学案探讨 |
活动记录 | 朱晨灿老师讲解导学案: 《梦圆飞天》导学案 1、小组: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学会本课5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3个二类字。
3、我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自学感悟
1、我能规范地写出本课的生字;我还知道生字中的是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我给这个音组的词是。
2、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我认识了航天英雄,了解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知道了人们当时的心情:发射前;发射时;发射后(分别用词语概括)。
3、我要记住本课中的四字成语和好的词语:
二、合作探究
1、我们共同理解下面的词语。 戈壁; 白昼;肃然伫立; 刚劲; 苍穹; 游弋; 炎黄子孙;侨胞;浩瀚。
2、通过讨论我们认为,本文是一篇。主要讲了年月日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圆了中国人飞天梦想;成为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3、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自然段) 准备发射; (—自然段) 发射过程; (—自然段)太空见闻; (自然段)实现梦想。
4、讨论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三、展示交流
(主要围绕一、二两个环节交流)
四、课堂检测
配套小练习 P15 —— 16 页第一至第四题。
五、 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这篇导学案的可行性。
小组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的心得、体验。
谢丽发言: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过程,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朱晨灿老师在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从课题入手,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如“人们盼望已久的、凝结着中国人民心血,寄予着中国人民飞天梦想的“神州”五号就要起飞时,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紧张的心情,朗读时,强调语速稍快,突出重音,表现出这种紧张之感。“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当时人们是何等的兴奋!“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是并列的三个简短的分句,朗读时,要学生注意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思想感情。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送行场面严肃而热烈的气氛,发射场面那激动人心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不足:自己在教学时还没有完全地融入到文本中去,还没达到“文”“我”合一。
张文英发言: 基于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课的基础(昨晚我的预习作业是:①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顺;②自学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③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词语概括。④阅读《一课一练》上“缤纷园”了解“神舟5号”相关资料。)在出示了解了课题后,我就开始了预习检查。 第一步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生字词见“教学设计”) 我认为比较简单,因此直接请基础较差的杨昕融回答,他站起来,接过他的回答让同学们笑岔了气:“侨胞”读成了“jiāo胞”;“大漠震颤”读成了“大漠震dàn””;“澎湃的激情”读成“jī湃的激情” “肃然伫立”读成了“肃然rén立”。错音如此高的频率让我始料不及又哭笑不得。这是对我一直在实施的“学程导航”的极大嘲讽。学生们正如我说的那样预习了吗?原来都是我一直单相思式的认为学生雨洗过了,在课堂上缩短了最基本的字词的教学。杨昕融今天这么高频率的错误,说明了他在字词认读方面的基本功极差,而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以学生已经预习过了要么忽略掉了要么蜻蜓点水般带过。杨昕融有那么多错误固然多,他显然是不预习的,但班级中肯定还有那么几个有1个2个也读不准预习不充分的学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兼顾他们。今天的课堂上,杨昕融读错了词语后,我采用了在小组内检查的方式,让组长安排在短时间内,互相检查纠正了一遍,结果都会读了。
|
活动总结 | 朱晨灿总结: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一个大的探究性问题“文中哪些场面给你印象深刻,划出来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先由学生自主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读读再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一名主讲人交流自己的体会。我再根据学生找到的重点语句相机教学,并指导朗读。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感悟,主动交流,充分理解,充分表达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