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三月博文1 陈永静

发表日期:2018/3/12 16:46:1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永静 有558位读者读过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观感动中国有感

                                                陈永静

201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病榻上拿到奖杯的卢永根,镜头中简陋的当今格格不入的住房环境,以及那一长串的人民币数字8809446元,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这也让我想到了钱钟书夫妇,他们也是一生清贫,就连一张纸,也要正反两面使用。但是,他们却将一生巨额的稿费捐给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

这样的人,虽然是凤毛麟角,但是他们的人格光辉却能照亮许多平凡如你我的人。作为普通人,也许每天流转于工作与家庭之间,有应付不完的烦恼,嘴里说着钱财说是身外之物,但是却一直感觉开销大手头紧,乍一看卢永根的事例,一定难以理解,甚至会觉得“傻”,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努力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并没有错,我们可以像钱钟书夫妇一样节约纸张,并不是因为我们“扣”或者经济紧张,否则富有岂不代表你就应该铺张浪费?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在这世界上所拥有的一切,一丝一缕,一粥一饭,都应感恩,古人谓之“惜福”。而且,每个人对外物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毕生都在追求名利,衣食住行都要求舒适,只要不太过分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警惕骄奢淫逸。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有的人对外物的要求很低,比如卢永根夫妇家里至今都在用已经淘汰的电器,家徒四壁也毫不在意。这和我们普通人追求的似乎很不一样,但我们不应视其为异端。我们应该理解,这个世界,有人挥霍无度,也有人甘居陋巷,甚至有人崇高,也有人卑劣。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抱残守缺躺在生活的泥淖里一动不动,却自欺欺人地用着甘于平凡来麻痹自己。

那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应该怎样生活,是我们不得不审视的课题,这是关乎我们生命的课题。

8809446,不仅是一笔巨额的捐款数字,更是卢永根教授一生智慧与汗水的价值体现。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许也没办法创造如此多的财富。但这不妨碍我们跟卢永根学习创造价值,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创造价值,当然价值的体现也不一定就是金钱,它可以是我们在岗位上的忠于职守,它也可以是我们给家人的平凡幸福,它甚至可以是简单到一个让人舒心的微笑,都行。但是我们不能被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拘束,简单点点说,追求财富而不耽于物质享受,追求良好的名声但是不被名声所累。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和自由。就像卢永根已经超越了财富,不会被财富困扰,我想他对自我的追求早已了然于心,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别人说什么其实真不太重要。而不为外物所动,关键还是在于你能认识你自己,摸清自己的方向,知道你自己将要去哪里。这个时候,被不被外物束缚已无关紧要,因为你逐渐丰满强大的内心会引导你通向更广阔的路途。

卢永根教授的难能可贵还在于,追求价值又超脱价值的同时,保持一颗利他的心,一颗感恩的心。这是我深深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