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8/3/6 16:27: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74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基于学生生活,打造故事课堂”研究
二、备课课题:《认识扇形》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同学们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同学们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百分数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统计的内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本课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模糊到清晰认识扇形统计图。首先依托“你脑海中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什么情况下使用扇形统计图”等问题了解学情,通过小组交流与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适用情况也有不同。第二步从整体到部分理解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学会从数据本身、数据之间、数据之外三个角度分析数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三步从理解到操作运用多渠道深化认识。教材中对画扇形统计图没有具体要求,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在练习部分融入简单的画图,丰富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从调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开始,以学定教。让学生在众多的图像中发现这些统计图的相同点,从而形象地揭示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然后通过目标的追问和确定,促使学生有目的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议一议、选一选环节,学生通过交流,整体建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适用扇形统计图的数据构成情况。在算一算、比一比的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观察数据,学会有根有据地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有目的地看、有策略地算、有联系地想的良好的数据分析习惯。通过对数据“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小学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练习环节和新授部分一脉相承。选取、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相关性思辨,发展学生个性化、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为,一个对大众传媒及各种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十分盲从,没有个人思考的人,肯定是不会具备良好的统计思维和方法的。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复 备 |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因而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折线统计图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而更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 |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从中了解到一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 教师说明:像上面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清楚的表达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 |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中。
四、对比练习,深化感悟 1、练一练第1题。出示家庭开支情况统计图,学生看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小红家7月份总开支是2400元。这个月哪项开支最多?支出了多少元?这个月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 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并回答。 教师提示:观察、计算、联想。 师问:从日常各项开支,你认为这个家庭生活水平怎样? 引导学生结合恩格尔系数来分析(恩格尔系数六上112页“你知道吗?”中介绍过)。
小组讨论,交流。 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可以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能知道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学生解答后集体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