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三月博文2 杨茹

发表日期:2018/3/6 15:45:3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茹 有614位读者读过

心之所向,是我国家

禄口中心小学     杨茹

如果不是这一次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我还不知道中国北方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她的名字叫玉麦,在中国最最北方,一路向北,在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线上。这里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富饶的乡镇,没有拥挤的人口,雪山终年白雪皑皑,粮食总是产出微薄,在所有人都放弃的这片土地上,还是活着一家人。即使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死亡,他们始终紧紧攥着红旗,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一首华夏赞歌。

央宗和卓嘎说:“父亲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走了,这片国土就没有人了。”即使只剩下自己一家人,央宗和卓嘎的父亲依旧回来了。偌大的玉麦乡,只有孤伶伶的牛羊相伴,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玉麦乡人们相继离开的理由,这里背离了实现生存的理想。背投下巍峨的雪山像一扇巨大的天幕,阻隔了所有外界的视线。

跟着卓嘎和央宗的步伐,我们看到了春日里焕发生机的玉麦。这片土地给他们带过悲伤,却也是生养他们的土地,如今更是伸展出它的蓬勃。

我想,这片土地是可爱的。

这片树叶是可爱的,是可爱的嫩绿颜色;

这条蜿蜒而来的溪流带着雪山清冷的温度,泠泠轻轻,是可爱的样子;

枝头飞扬着的五星红旗是可爱的,映红了央宗和卓嘎的脸,也是一颗颗砰砰跳动的心。

卓嘎和央宗正带着我们重走当年父亲走过的路,父亲当年就是走过这里,穿过那里,在一个个枝丫上系上五星红旗的。父亲是个放牧人,也是光荣的巡边人。即使再难,即使再险,父亲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身后的山峦,自己脚下的土地,这每一条可爱的溪流,这每一只哞叫的牛羊,给了自己多大的使命。这里也是中国的土地,没有人来守,就让我来守着吧。

他把对祖国最大的炽爱埋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也埋藏在孩子们的心中。央宗和卓嘎继续走着父亲再也走不了的路,乡亲们也回来了,一起走的人越来越多了。还好,大家都没有忘记玉麦,真好,再也不会有人忘记玉麦。

我在南京,这里没有雪山,没有贫瘠,每天都有拥挤的人潮,每天都有幸福的孩子们和数不清的故事。这里也有大山,繁杂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承办的活动,总是给我数不清的压力和抱怨。身为教师,要背负的东西太多,有自己的理想,也有别人的理想。

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我坚持不下去,但总是一遍又一遍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卓嘎一家一样,成为光荣的戍边人,那我又如何报答这片土地给我的养育之恩呢!人在其位,就要思考当下,成为一个好教师,就是我最好的爱国方式。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国,每个人的生活中也都有一条边界线。即使生活苛责于我,我也要以国为动力,守好心中的操守原则,为了未来的中国,去培养最优秀的接班人。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如今这里,装的最重,心,便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