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教研跟帖(七)(谢丽)

发表日期:2017/12/28 14:49:1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丽 有485位读者读过

                                                                               《雾凇》听课反思

  听了本堂课,我最深的感受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学语文”,一切教与学都针对着本学年段的特点。老师和学生们都在追求阅读教学的“言意兼得”,追求语文课堂的“本真”。紧抓字词教学,层层渗透,达到“言意兼得”。

一、以字入手,感知课题。

 从课文一导入开始,一个“雾”字就引出了“雷”、“雪”、“霜”等字,不仅了解到了“雨”头的字之间的关联,还加深了对形声字的特点的理解,同时也习得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一个“凇”进一步加深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于是,一个“雾凇”,学生便把音、形、意理解的差不多了。

二、以词入手,埋下伏笔。

1、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时,老师便把生字词扫清了障碍:

2、检查读音

   模样 堤岸 松花江畔 缀满

3、这些字词教学,看似简单,实则早已扎实有效,通过这些字词课文的内容已初步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三、透过词语,感悟内容,体会语言精妙。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尤其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颇带有说明性,另有“饱和”、“凝结”等一些科学术语。如果老师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上成科学课,那么整堂课将失去“语文”这个特性。但是,这一堂课中,老师非常清醒,她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原因之后并没有喋喋不休的告诉学生什么是“饱和”现象,什么是“遇冷凝结”。而是到此停下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句子与词语来体会水汽是如何过度饱和的。于是,学生一边找一边谈体会一边走上讲台板书,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发现他们竟找出了如此之多又没有重复的词语来,老师适时提点,这就是语文的用词丰富,而这些词是有序出现的,不可随意调换就又是用词有序准确。同时读了这些词,我们眼前能够出现美丽的画面,这就是用词优美。瞧,一个没有多余点缀,而是扎扎实实感悟词语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理解的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意境和感情,而且还学会了习作方法,并且能够积累不少的词语,为下一节课的写话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这样一举多得的语文课不是一堂追求“本真”的课吗?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现在提倡语文课一课一写,在本堂课中,老师有生字范写却无学生动笔,是否也让学生写一写呢。我们现在虽然提倡“让学”,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显然无法控制,而且,要真正做到“让学”,显然学生的课前预习要做得充分。如何在这几种教学中达到平衡还需要我们多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