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七)——张文英
发表日期:2017/12/26 15:17:3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文英 有595位读者读过
博文(七)《金蝉脱壳》教学反思
张文英
教《金蝉脱壳》这课时,先让学生试着读准“金蝉脱壳”的“壳”读音及意思,有的学生还说到了它的读音,我立刻让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全班同学讲一讲,你是如何确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吸引了。 在读了课题之后,我让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然后让他们说说你找到金蝉了吗?有的孩子把蝉壳说成了金蝉,有的孩子把出壳的蝉儿说成了金蝉。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这时,我让孩子们结合第三自然段中对金蝉的描写:“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再判断自己说的对不对,大家都摇头了。在这一关键时刻,我出示了一张金蝉的图片,学生们都不禁惊讶以来:“噢,原来这才是金蝉呀!”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观看蝉脱壳的过程,大家一致赞同。我们便随着作者一起上了那棵树,亲眼目睹了脱壳的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圈出有关词语,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且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根本没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我相机播放了金蝉脱壳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由于画面不是动画,过程不够生动。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启发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作个有心人。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奇特动人的事,等待我们去揭开它的奥秘。 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1-2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 接着,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蝉脱壳时的情景,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然后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 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的样子。《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