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禄口小学慧智组团队记录(三)
发表日期:2017/12/25 20:53: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婧 有852位读者读过
主持人 | 刘利萍 |
参与人员 | 杨悦 吕志慧 胡楠 魏珍珍 滕丹 沈志会 彭开月
|
活动时间 | 2017年11月14日 |
活动主题 |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导学案 |
活动记录 | 彭开月老师讲解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全部答案,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入 1、尝试练习 (1)9可以分成几和几,有几种分法?写写看。 (2)用1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方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试试看。
2、通过以上两题的解答,概括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例: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1、理清题意 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用1米长的木条”告诉我们:围成的花圃的长和宽必须是 。 要确定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考虑 。 而要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要先根据 计算出 。 2、尝试解答 (1)计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 。 (2)把11分成长和宽,有哪些分法?写写看。 (3)交流:你把所有围法都找到了吗?(与同桌交流,是否有遗漏) (4)讨论:有条理地表达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都写下来,似乎也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很好地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 (5)列举:请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长方形的长/米 10 长方形的宽/米 1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10 由表中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是 米、宽是 米时,面积最大。 3、归纳总结 (1)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对比,你认为在“一一列举”时最应该注意什么呢? (2)观察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4、思考延伸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课堂检测,巩固应用 1、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1)13:00;(2)14:40;(3)15:40;(4)16:00。 2、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明要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四、收获感悟,回顾总结 今天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方式列举?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腾丹发言: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教学中,两节课都能充分利用例题情境,学生通过摆一摆、围一围、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有效手段,发现一一列举策略的价值,在说的过程中能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杨悦发言: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始终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结合情 境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不断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手段,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启发了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似行云流水,学生参与度高。 |
活动总结 | 彭开月总结:学生始终识基础为起点,精确切入,让学生不是无奈地“跟着重复”,而是生动、高效地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拓展。这样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立足了学生的数学现实,自然、简洁、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