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博文(谢丽)
发表日期:2017/12/20 16:36:5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丽 有583位读者读过
《姥姥的剪纸》听课反思
10月25日我聆听了卞良燕主任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课堂上她巧妙地抓住了两条主线,一个是“神”,一个是“情”,把文章结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用动情的语言激发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力,也传达给孩子们无限的温情,领孩子们走进了“姥姥”的世界。
一、披文入情,环环相扣
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以“神”为线索展开教学。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示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速读、默读、朗读、赏读层层深入文本,并且采用圈画关键语句、读、批、悟、议等方法感悟散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抓住“神”和“拴”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找出了句子来证实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深刻感悟——用赞叹的语气来读、你也来夸一夸姥姥。对比朗读感悟散文质朴而生动传神的魅力。通过对例文写作方法的剖析,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两种习作中常用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习作中使用好这个方法做好了铺垫,体现了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在突破“熟能生巧”这一教学重点时,除了让学生结合生活来谈感受进行理解之外,还设置了句式填写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一个“拴”字表达了姥姥对“我”的疼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深入研讨这些句子,以情传情,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姥姥期待什么”。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才会让“不管我走多远,走多久”的顺理成章。
三、注重情感的渲染
当教师入情入理地朗读着作者原来在文中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教师顺势提问“你会想些什么?”部分孩子感悟到了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为了让孩子体味地更加深刻,教师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和奶奶的故事,“针线活”、“扁豆粒”都饱含了奶奶对“我”浓浓的爱。这动情地叙述也让懵懂的孩子体味到了真情真爱,明白了我们要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在此基础之上,设置“真情表达”——“ ,我想对你说”的作业,让学生学会了用物来传情达意,更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