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七 《雾凇》听课反思 芮文静
发表日期:2017/12/18 16:27: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文静 有526位读者读过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尤其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颇带有说明性,另有“饱和”“凝结”等一些科学术语。如果老师一不小心就会把它上成科学课,那么整堂课将失去“语文”这个特性。但是,这一堂课中,老师非常清醒,她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原因之后并没有喋喋不休的告诉学生什么是“饱和”现象,什么是“遇冷凝结”。而是到此停下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句子与词语来体会水汽是如何过度饱和的。于是,学生一边找一边谈体会一边走上讲台板书,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发现他们竟找出了如此之多又没有重复的词语来,老师适时提点,这就是语文的用词丰富,而这些词是有序出现的,不可随意调换就又是用词有序准确。同时读了这些词,我们眼前能够出现美丽的画面,这就是用词优美。瞧,一个没有多余点缀,而是扎扎实实感悟词语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理解的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意境和感情,而且还学会了习作方法,并且能够积累不少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