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孔海燕(12月博文2)《雾凇》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7/12/7 13:30:3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远方 有609位读者读过

雾凇教学反思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一、任务呈现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共确定了2个教学任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字词和理解各自然段段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整堂课的教学从字词的学习到段篇的初读感悟,扎实、有效。

二、点拨适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模 是多音字,多音字可以根据字义区分读音。mó◎ 法式,规范,标准  :~范  ~式  楷~  ~型◎ 仿效:  ~仿  ~拟  有~有~◎ 特指“模范”:  劳~  评~mú  ◎ 模子:~板  ~具  铅~  ~样  一~一样  大~大样。再比如:“奇观”的“观”  : ①看; ②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三、在朗读中感悟 体验雾凇的美    

“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我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壮美。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 ……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里自由放飞。

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习大胆向作者挑战,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