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我心中的故事农场》 芮清芳 11月博文1

发表日期:2017/12/1 8:09:5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556位读者读过

说到故事,我们都会将它和语文、英语联系到一起,乍一想,“故事”和“数学”怎么会有联系呢?其实仔细一想,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用“故事”来帮助孩子们来理解。这里的“故事”不仅仅是童话或者寓言,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片段,课堂中的小游戏等等。这样的“故事”可以由教师说出来,也可以都学生演出来,方式多样。

很多时候,如果教师能以一些小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可以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听了这样的故事,孩子们一定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在孩子们踊跃探索的时候,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由学生自己演绎的“故事”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更加充分理解知识点。比如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其实,数学小故事不仅存在于课堂上,如果能在课后指导孩子们写一写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或许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的好方法。江宁区每年都会举行小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竞赛,其实这就可以以写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展开。比如我的曾经一位学生写过这样的一则数学故事:那天我们约好早晨8点欣欣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我家来吃早饭,然后8点半我们准时出发。爸爸早早就导航好了线路说:“游乐场距我们家大约有40公里,估计半个小时可以到了。”我疑惑的问道:“爸爸,什么是公里呀!”爸爸笑着说:“公里就是你们老师说的千米!”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想:那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就要40÷0.5=80(千米/小时)了。爸爸说:“闹市区开得慢,上了高速就快啦!”闹市区还真是慢呀!几个红绿灯就耽搁了我们好几分钟,等我们到了高速口都8点46啦!可是导航上显示我们距离游乐场还有32公里呢!也就是我们16分钟才开了8公里,平均速度是8÷16=0.5(千米/小时)。我连忙告诉爸爸:“爸爸,你开得也太慢了吧!才0.5公里每小时!”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回答道:“怎么可能!照你这么算我们刚刚开过的8公里要16小时啊?你算错了吧!”我挠了挠头,恍然大悟,我刚刚算的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呀!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粗心的毛病!应该先算16分钟等于4/15小时,然后8÷4/15=30(千米/小时);或者直接用0.5乘60也是可以算出来的。我赶忙大声告诉爸爸:“爸爸,你刚刚开车肯定只有30公里每时左右!”“哈哈!还真被你猜找了!”爸爸笑着回答我。我又急忙说:“爸爸,那上了高速你就要开快一点了!要不然9点我们就到不了游乐场了。”爸爸说:“那你干脆算算高速上哦要开多块呢?”我充满自信的说:“没问题!”……之后这位学生还写了很多有关数学的小情节,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一定是对路程、时间、速度等数学概念非常清楚的。这样的故事写下来也一定能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生活无处不在,“故事”也时时伴我们成长,“故事”将课堂知识点与身边事联系到一起,引导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