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故事农场”(陈婧)
发表日期:2017/11/27 16:49:0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婧 有611位读者读过
我心目中的故事农场
陈婧
所谓“故事农场”,就是把学校看作农场,教师与学生在这个“农场”里记录着故事、传递着故事、收获着故事。这是十三五课题开题报告中对“故事农场”内涵所做的阐述。在我看来,“故事”的农场应该是有趣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因此我们有了许多的阅读、表演活动;“故事”的农场应该是诗意的、流露着文学馨香的,因此我们有了特色的“诗教”文化;“故事”的农场应该是丰富的、应有尽有的,因此我们有了“七彩故事”校本教材;“故事”的农场应该是自然的、美好的,因此我们有了以故事为主题的园林景观,如“神话园”、“名著园”等。可见,我们学校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故事农场”的一些基本特征。然而,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传承经典,创新内容与形式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不变的法则。因此,我想说一说我心目中的故事农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归于天性”,也就是说,尊重学生内在的需求,给予学生贴近自然的教育。正如南京市双塘小学的特色文化“塘”文化一样,其实这个“塘”文化,便是对学校文化的提炼与总结。双塘小学将学生视为自由游动的鱼儿,而学校则是给予鱼儿以丰富的资源。我校的“故事农场”将整个学校视作一个有着丰富资源以供学生感受、吸纳的农场。我认为,我校的“故事农场”立意再高一点,深远一点。故事是学生的故事,是教师的故事,是学校的故事;是教师带领学生做的每一件事,是期待学生成为怎样的传奇故事。故事是育人故事、故事是学科故事、故事是师生的成长故事。而所有的故事依赖的背景便是我们的校园、也就是我们的“农场”。简单一点说,我们的整个学校里发生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故事农场的一部分。在这个层次上来说,无论是社团还是校本课程、无论是德育活动还是学科教育;一节好课、一次教育经历、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团体或个人的比赛,一场运动会等等,都能成为故事农场中的小故事。总而言之,故事不仅是传统故事,是国内外故事,还应该是值得被记录的好故事,是师生成长路上带泪带笑的活故事。这样一来,而故事农场的开展目标与学校的“同伴同行共成长”理念也一致起来了。
开题报告中提到,故事的表现形式是“听故事”、“讲故事”、“看故事”。“听”的途径是学校中午小广播里播放的小故事;“讲故事”是从班级、到学校层层选拔出的“班级微故事”活动;“看故事”便是同读一本书活动。这些传统的文学小故事妙趣横生,可以提供给学生无限的想象,提高了他们的眼界,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这三种故事的局限性在于表现的都是“死”故事,或者说是“既定的”故事。然而,师生的成长是有发展性的。教师有每个月的管理故事,但是学生的小故事却难以被悉数记录。所以我觉得这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儿童故事的收集与记录。在这里,我想到了南师大教授也是南京班主任工作室的负责人齐学红教授所讲述的一个案例:南京鼓楼区一所学校的学生们学风懒散,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学校想了个办法,向该校教师发放一部相机,要求教师用他们的相机记录学生成长的瞬间,当然,这些瞬间有好有坏,但足够其他同学反思。每个星期,学校要求教师上交部分照片,并对图片内容做标注,整理形成班级成员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了,然而却非常真实。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参照物,这是故事农场的目标之一。
在评价方面,我想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要想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在故事环境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我想我们的立意点要更高一点。多元化评价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这里,评价内容的创新大有文章可作。在课题开题报告中,评价的内容针对的是具体的课程活动,这显然是不够高远的。我反思,评价内容如果针对的是课程,那么未免显得有些琐碎。换个角度吧,我们将评价内容联系到学生的成长目标上。学生的成长目标是核心素养上的目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下又分了许多具体的小目标。根据这些比较细的小目标:1,知故事2,判断故事3,编故事4,学好故事,做好故事5,爱故事等。让学生不仅感受故事,也能创新故事,最终达到爱上故事。在评价形式上,我认为,每个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故事集”。故事集是学校统一印刷的式样,是成长脚印的校园版特色版。“故事集”以“我写我故事”、“班级微故事”“未来的故事”“世界的故事”等五个主要方面,指引学生认识自我,集体,未来,世界。故事集的每篇故事记录页面将根据成长目标分成知、判断、新编、做好事、联系其他故事五个板块,学生完成每篇所读故事的五板块填写。总之,评价应该是发展的、持续的、灵活的。
在学校中,农场的环境资源已经打造的相当完备。无论是开心农场、名著园、神话园、寓言林还是咏诗长廊,都打造的精彩传神,颇具规模。但是,“景”是一回事,如何将“景”用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学校的开心农场、神话园附近都有可以供给学生自由阅读的长凳,但却是甚少能够看到这些地方被使用起来。我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活动内容,每周的阅读课可以使用室外的资源,让教师根据所学,选择相应的环境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他学生的学习印象。
我们共同的心愿是禄口小学成为故事的农场,学生走进自然,走进故事,变成故事中的主人公;教师记录故事,收获教育幸福;学校见证故事,成长为特色文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