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知”——勾起教师的生活点滴 杨綪

发表日期:2017/11/27 9:47:5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綪 有556位读者读过

“知”,从口,从矢。矢为箭表示可以传递得很快、可以传递到很远。“当无事时自固气,大有为者能知人”。如何为师,“知人”是为师的要务。教师若教人,先要能知人。

首先,师者知大师

大师有他的风骨和灵气。走进大师、品味大师、读懂大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水平高低区别于对课本之外知识与信息占有量的多少和课堂之内自觉应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繁忙的教学之余,读“生的壮烈,死有尊严”的西楚霸王;读通过教育“激活人性中善美良知”的孔子;从《论语》中感受明月、清泉的安静;读“没有学历而有学问的”沈从文;读以笔当口、以文字为声的“为诗而生。为诗而去”的海子,读司马迁,读苏东坡,读鲁迅······

在和大师的对话中,我找到了快乐,找到了成长的沃土。

第二,师者知自己

什么是“学校”,“校”又读“jiao”——校对的“校”,就是说,学校是校对人行为举止的地方。这个人不仅指学生,还指老师。为师者,如果只知学校是学生的成长的场所,不知道学校也是教师的成长之地只知道自己的优点,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只知道自己有公心,不知道自己有私欲,都需要周围人和事物的提醒。

教育的性格,是由教师的性格所决定。古往今来的教育人,之所以前赴后继、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荆棘丛生的教师道路上,给学生精神、给学生气节、给学生真理、给学生自由、给学生规则······就是教育人有自己的信仰和对教育的情缘。为师者,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明白奋斗的方向,才能拥有成长的动力。

作为教师,我们也许远离崇高,但不可以不正直,因为我们是“师”;我们也许远离杰出,但不可以不努力,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要建设将来的社会。我想:作为教师,不一定需要经天纬地的才识,但我们必须逃脱平庸,拒绝堕落。

第三,师者知学生

台湾的高振东先生说,学生的“生”有三层含义,一是生活的知识,二是生存的技能,三是生命的意义。每天清晨走进校园,整理自己的仪容,给孩子留下一个好的初始印象,传达给孩子作为教师的严谨和责任心。因为我们知道,得体的穿着,整洁的外表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需要。

我们都明白,学生敏感是因为学生“在乎”老师。于是我们就应尽自己所能的在乎学生:孩子永远是没错的,错的是大人的胸怀不够宽广,错的是大人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要知道学生的情感,知道学生的需求。当学生想把“明亮的星星”送给我们时,我们要告诉学生既要“在你的花园里洒满爱的汗水”,也要懂得“为了美好的追求,还要学会放弃”。

我们知道为师者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当我们与学生相处时发生失误,我们要敢于公开对自己的失误进行检讨。这样的自我否定,才是中国教育觉醒的体现。

当一个班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对我们的美好祝福的时候,在“可爱的孩子们把我的一颗心揉的软软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未来。

为师者,也许还需要“知”许多——

比如,为师者,还要知家长。因为,我们已经走进学校教育需要教育共同体的时代,学校不可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一切问题,老师不可能替代家长完成只有家长才可完成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用好家长资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再如,为师者,还要知社会,和学生一起走进社会,从无字句处读书······

还有,为师者,要知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之母,也是一切知识之母。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也教化了人类。知道今天,大自然对于人类的启迪依然像原始阶段那样生机勃发。只要我们敬畏大自然之心仍在,大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给我们灵感,给我们智慧。

知他人所知,知他人所不知,将自己的所知传给孩子,用自己的所知帮孩子缔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