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之作文教学 谢婧
发表日期:2017/11/27 8:27:2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婧 有606位读者读过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那么,习作教学到底该怎么教?不同的学段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假期中重新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澄清了以前的一些模糊认识,把握了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了《课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明确了五年级习作教学的方向,为今后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五下习作教材内容:
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写一篇习作。
2、学会修改文章。
3、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
4、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5、参加征文活动,选其中一两个事例写下来,要写真实,写真话。
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7、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通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写一篇习作。
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宽,阅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为学生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五年级教材习作内容,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想象的,体裁的丰富,增添了学生的习作训练的新鲜感,激励学生尝试新的习作形式的欲望。
二、习作目标设置
(一)依据一:《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解读:总目标有三层意思1、文从字顺。2、自己的意思。3、能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要求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不是假大空。
依据二、《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阶段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解读:细心研读《课标》的习作部分,可以发现第三学段习作目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二学段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第三学段明确了习作的目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将兴趣转化、提升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了习作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关系。
第二学段要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教材的编写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习作内容让学生写印象深刻的人,写亲身经历的事,写发自内心的话……这些人、事、物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提起这些,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在“观察和积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第三学段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在习作速度上提出要求: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依据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一部分学生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所写的习作不仅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且能正确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具体生动,已达到五年级的习作水平,其他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进行习作,但不够生动,因其课外阅读有限,所以 “言之无物”,有少数后进生作文基本功较差,“文不对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各类习作目标设置
1、以写人为主的习作目标
1)能抓住人物 的特点,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把表达具体,反映人物的真情实感。
2)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3)能学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4)写真情真言,不说假话。
2、以写事为主的习作目标
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有时可以倒叙、插叙等。
4)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3、以写景物为主的习作目标
1)通过细致观察,抓住观察物的特点,细致描写。
2)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有详有略。
3)能适当的使用打比方、拟人能修辞手法。
4、以想象为主的习作目标
1)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三、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教材都是以谈话的方式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造成一个蓄势待发的态势。这样的谈话和看似平常的提问,能把习作的要求能引发学生心灵的共振,变成学生倾吐的愿望和动机,学生能领略到表达和交流的乐趣。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习作教学也要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2、创设良好习作的氛围。课堂上采用多种手段,恰当运用设备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习作的要领。
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4、适当点拨。学生受年龄、视野、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未知和未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5、鉴赏优秀作文,诵读、积累适当的优秀习作,学习写作的方法。
6、重视习作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告诉学生的习作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并且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必要时要面批面改。
7、重视课堂上的写段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较强的练笔意识,重视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扩写、改写,此类练笔费时不多,但可以收到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灵活练习书面表达的双重效果,也会有效地改变阅读课上不动笔的习惯。
四、评价设计
首先必须明确评价学生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写作热情、促进学生成功。因此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要多样。
1、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对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的要进行积极的评价。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平时的习作教学总是有意无意的拔高要求,通过研读课标,使自己更好地把握了课标精神,理清了不同学段尤其是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知道了习作教学应当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诚实的话,让作文成为使学生身心愉悦的事情,从而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