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学生”》 芮清芳 9月博文2
发表日期:2017/11/22 14:46: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548位读者读过
关于“备学生”,我想没有哪个教师是不知道的,但如何备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发现,对于一些简单的新知,孩子们不学都知道,那对于这样的课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呢?这里笔者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为例,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四上的《观察物体》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分别添一个小正方体,使得原来的立体拼图的三视图不变。这样的操作我们觉得很简单,是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呢?如果都会,那么这样简单的操作仅仅是本节课想要的吗?
一位高级教师是这样想的:首先要先了解学生,于是课前她在班里挑选了三个层次不同的孩子来访谈。在操作的过程中她发现,每个孩子每次都能想到至少一种摆法,但只有少数的孩子能一次找全,而且是有条理的找全所有摆法。于是她便有了思考:如果一堂课仅仅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那么这将是一堂流水般了课堂,热热闹闹,没有矛盾冲击,孩子们玩得也很高兴。可是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到底有哪些收获呢?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提升了吗?如果仅仅会摆,那么孩子们只看到了一颗竹子,孩子们心中的那片竹林形成了吗?看来本节课不能停留在摆一摆的层面,需要继续挖掘,而挖掘的方向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孩子们会摆还不行,还要会思考。
于是这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三个课堂操作活动:
活动1: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要求:1、先独立思考,可以放在哪里?
2、再两人操作,看有几种摆法?
3、最后四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2:添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要求:1、先独立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再两人操作,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最后四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3:添一个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要求:1、先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2、再两人操作,看一看,你们想的一样吗?
3、最后四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三个活动看似相似,可实质上却带领孩子们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随意的摆到有序的摆再到先猜想后验证,这正是孩子们思维递进的过程,尤其在最后一个活动上,思维能力强的孩子马上能有序地想到摆法,思维能力弱的孩子就算不能有序地想,也能通过摆一摆来验证,在这个活动中,不同的孩子能学到了不同的数学,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因此,对比之前的流水型的操作活动,我们反思,操作活动要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轻松操作的,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思考和想象。所以掌握学生是何等重要,学生备好了,教师的问题引领就对了,孩子们活动时就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冲击力。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在稍微够一够的情况下就有了真正的收获,那种恍然大悟的快感是无法言语的!有了这样的快感,还会担心孩子们在课堂上会退退缩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