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博文 《班级的中间人 》 胡元元
发表日期:2017/11/21 15:43:5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胡元元 有684位读者读过
班级的中间人
禄口中心小学 胡元元
最近流传甚广的一篇微博文章讲述了一个中间层次学生的故事:“女儿”成绩不是特别好,没有任何特长,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全班23名,被班上人称为“23号”,是一个班级中间人。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母亲和父亲做过各种努力,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结果都无济于事,徒劳的父母不得不放弃了各种望女成凤的“揠苗助长活动”。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通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但在一道“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的附加题里,“女儿”却成为班里所有人最欣赏的对象——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考试永远得23名的女儿告诉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回答让这位母亲明白,世间多少人都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为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让她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热心和善,让她快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篇微博文章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大家反思,我们该如何看待一个中间层次学生。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自己。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是各有不同的,常常被我们人为的分为“好、中、差”。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而且一般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间的学生”却很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容易忽视中间学生的教育,班主任有时也会不注意。时间一长就使得班级中间人在分化中往下走,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因而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更应该对中间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班级中间人呢?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是指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部分学生。各班的中间层次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他们表现一般,成绩中等,默默无闻,毫不起眼。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学生或者家长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 “遗忘”的角落。然而作为教师我知道同一班级的队员,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差异,就像就一棵树上长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在我带的二年级一个班里,班里有一个小贤同学,小个子,皮肤有些黑,平时默默无闻,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各项作业也都认真完成,着实是一名班级的中间人。她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我现在任教低年级,天天叫我头疼的都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小鬼,几乎有一大段的时间没有机会跟她交谈过,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的成绩突然一落千丈考了70几分,在低年级就相当于不及格。当时我十分惊讶和气恼,观察了她几天,发现她经常在课堂上低头玩着,一会儿扣扣小手,一会玩玩小尺,一会乱涂乱画,她还比较机灵,玩了一会儿就抬头望望我,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于是我一方面找小贤谈话,一方面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她的妈妈听到她现在的情况很是着急,准备回家整顿她。又过了一两个星期,每天查作业居然发现她有几次作业不完成的情况,又一次我把家长请到了办公室,孩子低着头听着我的教训,妈妈则是无奈地哭了,交谈中才发现小贤的家庭情况很糟糕!家里爸爸做不了主,对小孩不上心,平常都是奶奶看着写作业,小贤不写作业了就和奶奶谈条件,有不会的问题奶奶就直接告诉答案,妈妈想管教可是和婆婆关系尴尬,婆婆经常说她,妈妈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对于孩子现在的表现也是无可奈何!于是我就给小贤做了一次家访,在家访中,我把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召集在一起,严重说明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和成绩的下滑,叮嘱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做作业期间家长不得直接告诉她答案,实在不会的第二天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学习期间不得玩手机,不得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并且要定时完成。奶奶虽然听着我说,但是心里还是宠爱自己的孙女,对于自己的媳妇有很多的不满,家庭的矛盾并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于是我提出每天放学后留孩子一段时间在班级写作业,家长迟一点来接。
过了一段时间,我时刻关注着小贤的动态,这几天比较乖,可能家访对她形成了一种威慑。紧接着我又在课外对她进行鼓励,时不时课后找她交谈,以后的每个星期我都联系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后来,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希望我们班主任老师去关心和关注他们,跟他们建议情感联系。我们很小的一点关注在他们那里就会被放的很大,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就会令我们意想不到。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和那些不善发言的同学随便的聊一聊,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作为班主任老师在这方面尤其要发挥作用,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中间层次学生”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以至于和老师之间有距离,师生的感情也很生疏。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实家访是一个很有效教育方法。班主任通过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对家长及相关人员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也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师生的交流也就会增多,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促进他们发展和学习的进步。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对于班级里的中间人每两周家访一次,做家访记录,关注孩子的实时动态,给予她们有效的帮助,尤其是留守儿童。我们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十分可爱,可是学习成绩平平,一直没有起色,于是最近一次我进行了家访,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困难,家长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不识字。爷爷奶奶想过给孩子们报补习班,可是家长不同意,觉得孩子就只能学到这样,顺其自然。于是了解情况后我又及时找孩子父母沟通,在她们家附近找一个补习班,我留了补习班老师的电话,时不时打电话询问情况,把每天学习重点告知补习老师。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学习有了小小的进步,默写生字错的少了,背课文也积极了,这让我十分欣慰。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班级的中间人一向默默无闻,没有积极的表现,缺乏自信心。在班级里有一位小袁同学,学生成绩中等水平,为人内向少话,平常学习做事慢吞吞,没少挨批评,对于学习没有自信。我经常和他的妈妈联系,无意间知道他爱好跆拳道,而且比我们其他学习优秀的同学练的要好。找到他的特长之后,在六一儿童节这天我特地邀请他为班级孩子展示跆拳道的表演,他十分自信,动作到位,刚劲有力,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我热情地表扬了他,让孩子们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我经常鼓励他,希望他学习能和练跆拳道一样好。他也渐渐自信起来,课上我主动提问他,引导他,时常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以后课堂上我总能发现他积极思考的样子,积极举手的样子!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总之,班主任老师是班级学生的核心,平时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面对占班级学生绝大部分的“中间层次学生”,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在工作中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关心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中间层次学生”是班级学生的主体,也是分化最严重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树立起自信心,积极健康的发展。相信有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在中间层次学生的世界会有令我们欣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