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陈惠)
发表日期:2017/11/21 12:50: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远方 有622位读者读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前有相当多的小学生,一谈到作文,总觉得难,不会写,写不出来。其实,这种作文难写的感叹背后隐藏着另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惧怕作文心理。这种惧怕的心理,正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惧怕作文心理的内涵及成因分析
1.怕自己写作文时,没东西可写,无从下笔
小学生由于对作文没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知,总觉得作文只是一般性作业。尤其是,当遇到一些比较空洞,笼统,让学生们感觉无从下笔的作文题目时,无意中就形成了作文难写的观念,使之精神上有负重感。这种错误的观念和负重感会让学生陷入消极的被动的局面,无疑使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而这最大的难处,莫过于“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越怕越南,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怕写不好,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同学的嘲笑
小学生的自尊心是比较强烈的,他们渴望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和认同。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非但不能把作文写好,反而在作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食之形成一种写作文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使小学生失去对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感到无力,甚至自暴自弃,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就是写不好作文的。
3.害怕在作文中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别人看见,“心理安全”受到威胁
小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个体,不仅拥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而且还很重视,心思细腻而敏感。在他们看来,在作文中袒露自己的内心活动是一种危险的举动,自己的“心理安全”会受到威胁。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感的出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都“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但没有吐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想尽办法生搬硬套,表虚情,写假意。
4.家长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现如今,家长太过于重视教学的成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难免出现一切向分数看齐的现象,孩子的作文也不能避免。孩子作文写得好,往往得到表扬,孩子作文写的不好往往得到的不是正确的引导,而先是谩骂。尤其是一些家长,对作文也没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不懂得日常过程中的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加重了孩子的作文的畏惧心理。
5.教师作文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是形成小学成对作文的惧怕心理的重要原因。在作文指导中,一些教师只是空洞的传授作文理论知识,机械的重复命题,审题,写作,批改等步骤。这种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指导方式不符合小学生学习的规律,不但不能引起小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反而会削减小写生对作文的热情,增加小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情绪。
综上所述,作文就像一个凶恶的敌人挡在小学生的面前,这确实无法让“手无寸铁”的小学生们不感到畏惧。因此,他们惧怕作文,讨厌作文,也幻想能逃避作文,甚至有的小学生直接一吐为快:没有作文的语文才是好语文。面对这急迫的现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迫在眉睫。
二.克服小学生作文惧怕心理的一些方法
1.正确认识写作的目的
语文教师应当正确理解作文的含义,掌握写作学习与教学的有关理论,特别理解小学生语文写作学习的心理特点,并把这些有关写作学习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小学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作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念。正确理解作文的内涵是为了使小学生从心理上改变对作文难的这种观念,重新认识并接受作文,这是克服惧怕心理的第一步。只要语文教师们真正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为根本目的,使小学生们愿意去读,去写,去说,尽管有可能写的不好,但只要不怕写,肯写,多写,就会取得进步,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对其以专门的辅导,科学与合理的写作训练相结合,使小学生们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作品,或者宣读作文书上看到的好文章,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会激励学生在课外兴味盎然的寻找或写自己满意的习作。又比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这种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的习作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坚持写作,写真实的作文,有效填充“心理空白”,大面积的提高习作的质量。
3.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作文讲求真实,抒发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是与小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诚实写作的好习惯分不开的。引导学生多看多想,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才能写出真话,用心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作应该是情感的自由释放,“艺术源于生活”,有了情,作文才会尽显真情实意的魅力。
4.情感激励,形成动力
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很小的时候,他的家人意识到,他跟其他正常的孩子是有些不一样的,从小到大,他一直生活早嘲笑的目光中。他的父母非常担心他的未来,尽管如此,他的父母坚信,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只折翼的天使,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尽心尽力的照顾他,并教导他一些人生的道理,于是,他明白了,凡是只要自己尽力努力就好。由于一直生活在嘲笑的目光中,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朋友的相伴,他非常渴望能拥有一个朋友。读到这里,我已经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当即决定在作文课上朗读这篇文章。记得我读完之后,班上的很多学生都眼含热泪,大家真没有想到,原来这个学生还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我对这篇文章做出了肯定,并且给出了文中的好词好句,再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变得异常努力,写作的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激励学生写出好文章。因此,语文老师可以为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例如:在班级设置作文角,粘贴一些好词好句,或者文章中的片段,等等。
选择适合学生发挥的好题目
为学生的写作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发挥的号的作文题目,这样的作文题目一定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愿意写,并且有话可说的。甚至,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选择出他们最想写的作文题目。作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活泼的。
三.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内加强读写结合
多写多练,培养学生勤于习作的好习惯,让他们把周围观察到的东西都及时的写下来,或者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一定要培养孩子们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好习惯,引导小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写写划划,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自己去查字典;将好词好句划出来,反复的阅读,仔细的品味。还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一些仿写的训练。
2.加强语文朗读训练
朗读时理解文章的好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须做的工作,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去积累好词好句,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妙笔生花,文思泉涌。
3.多读课外书籍
多读课外的书籍,阅读大量的优秀习作和文学作品,开阔视野,加强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课,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里提倡多读文章,积累写作材料。
总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的观念,正视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心理,遵循学习规律,教学相长,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将教学细节演绎的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