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次语文备课
发表日期:2017/11/20 17:18:0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良力 有727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_《小稻秧脱险记》_“问题导学式”的研究
二、备课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蛮不讲理”、“警觉”、“收拾”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纷纷”、“激烈”造句。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体会课文情感的前提下演一演课文内容。 3、初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体会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道小稻秧是如何遇险和如何脱险的。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这一篇是科学童话,寓农业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的作用。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
第二部分:第三至五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我注重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我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完成的。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设计理念 |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稻秧图片)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介绍【稻秧:是水稻的幼苗,绿色的。农民先在秧田中培育稻秧苗,在稻秧苗长高约八厘米时,幼嫩的秧苗被拔出来,把连带的泥洗干净,插在水田里,让它重新生根生长。稻秧在农民的辛勤耕耘下,逐渐由绿变黄,成熟的水稻沉甸甸、黄灿灿。稻子成熟后经过加工去皮后就是我们吃的大米。】 【我们北方的孩子大多数没见过稻秧,图片加文字的导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稻秧的故事。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伴随学习生字“险”,明确“险”字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右边中间不要漏写横。 “险”是什么意思?(危险)“脱险”呢(脱离危险) 3.读题: 指名读 、齐读(注意停顿) 4.围绕课题质疑 (1)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等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明确提出的问题要在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 (2)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记住、记下来。) 是记在这里吗?(师指着脑袋)还是记在什么地方?(用手作写状) (生:“记”就是记下来,写下来的意思。) 【这种类型的课题在课文中学生还是第一次遇见,有的同学在课外书中见过,但并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此处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认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出示预习单第1题】 (1)指导学生读好生词,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注意正音:如“吵、谁”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大夫”的“大”读“dài”。 (2)指导读好描写杂草的四字词语,初步感知杂草的蛮不讲理。 2.检查生字的书写。【出示预习单第2题】 (1)展示预习单第2题,随机纠错,重点强化。 展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写的生字,检查他们是否做到正确、整洁、规范。 重点指导“欺”、“险”、“杂”“负”、“谁”。【“杂”第四笔为竖钩,“负”的上面不能写成“刀”“谁”右边四横,不要写成“住”。】 (2)重点区分:“欺、期”、“险、脸、检、捡、俭”的字音、字义和用法。 (3)学生把容易写错的字在田字格上再写一遍。 (4)展评,再写。争取写好每一个字。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又了解了学情,便于以学定教。】 3.检查初读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教师随机纠错。 (2)展示预习单第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板书:小稻秧 杂草 喷雾器大夫】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文章的内容。 A.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一群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1--2自然段) 我们给这部分取个名字。(遇险)板书:遇险 B.小稻秧脱险了吗?是怎样脱险的?(喷雾器大夫救了小稻秧。) 哪几个自然段写喷雾器大夫救了小稻秧?(3--5自然段) 我们也给这部分取个名字叫----脱险,板书:脱险 (4)《小稻秧脱险记》这个童话故事讲了小稻秧遇险和脱险的故事,你能用上“搬、抢、气、收拾、倒下、挺”等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搬、抢、气、收拾、倒下、挺】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4.教师总结:杂草欺负小稻秧,喷雾器大夫喷洒除草剂收拾杂草、保护了小稻秧。 5.杂草是怎样跟小稻秧抢营养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 |
第二课时 (四)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脱险 争吵 杂草 欺负 拼命 纷纷 跟 谁 (1)展评。 (2)同桌互查。 (3)齐读词语。 2.课文可以分为哪两部分?(遇险、脱险) 环节二:理解课文——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精读感悟第一部分——“遇险” 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杂草是怎样跟小稻秧抢营养的? 2.这是一群怎样的杂草? 【课件出示:出示:这是一群 的杂草】 指名完成填空,板书:蛮不讲理 3.从哪儿看出杂草“蛮不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 (1)学生默读并标画词语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3)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觉到杂草的蛮横无理吗? (4)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用不同方式引导感悟杂草的蛮不讲理。 A.【课件出示: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说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嚷道”换成“说道”行不行?为什么?(通过词语的对比,进一步感受杂草的蛮不讲理。) B.可以指导学生表演动作理解“团团围住”、“一拥而上”、“拼命地”、“抢”等词语。 C.杂草们愿意听小稻秧的解释、让小稻秧多说话了吗?(没有)这就叫----(“不由分说”)。(5)是呀,水稻田里不断地传来杂草和小稻秧的争吵声,这争吵声怎么样?(很激烈)除了“激烈的争吵”还可以说“激烈的?”。(学生说)【课件出示:激烈的战斗 激烈的争论 激烈的运动……】 你能用“激烈”说句话吗?(引导学生由词到句说话。) 4.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女生读小稻秧,男生读杂草。) 5.戴上头饰表演。 (六)精读感悟第一部分——“脱险” 过渡:这些可怜的小稻秧后来是怎么脱险的呢? 1.自由朗读课文的3、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课件出示除草剂图片,指学生说说对除草剂的了解,教师作补充。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相机指导: A.【出示句子: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什么事引起警觉?为什么会引起警觉?师相机引导用动作理解“警觉”(警惕性高,敏锐地感觉到不对头,很可疑。) B.相机出示句子: (1)“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2)“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指名读,评价朗读。相机指导“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大声地”。 C.第一句中的“收拾”,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对付、修理) 【课件出示:早晨,我对妈妈说:“我自己的房间我自己收拾。 你的房间好乱啊,该收拾一下了。】 这里的“收拾”又是什么意思呢?(整理、打扫)(联系当情境来理解词语,给学生真切而深刻的体验。) D.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纷纷”是什么意思?(一个接一个,不是一起,接二连三) 什么情况下见过?(考试结束后、爱心捐款时、课堂上、看见客人、看见地上有纸……) 你能用“纷纷”说句话吗?(情景造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语言。) 3.戴头饰上台表演。 4.杂草终于被消灭了,小稻秧又能健康成长了!(出示田野图)(相机出示第5自然段)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运用 1.小采访:小稻秧,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很高兴、激动……)你获救后最感激的是谁?(喷雾器大夫)想对喷雾器大夫说点儿什么? 2.现在你就是得救的小稻秧,把你想对喷雾器大夫说的话写出来。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自由交流,相机对学生进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七)作业 1.课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七、板书设计: ? ? 遇险 小稻秧 脱险 记 学科学 (蛮不讲理)杂草 喷雾器大夫(除草剂) 用科学
(注:板书中的?问题解决后擦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