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五——《说勤奋》听课反思 孔海燕
发表日期:2017/11/16 15:25: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海燕 有633位读者读过
跟帖——《说勤奋》听课反思 孔海燕
《说勤奋》是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例子告诉人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各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司马光的例子重在说明“成功等于一份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童第周的事例意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叶老师的课堂上重视学法指导,注重朗读,大部分时间能够做到示范朗读,创新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去读。其次,注重生字词的教学。虽然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去识别形声字及会意字等造字法,但叶老师在教学中有意渗透一些,这样做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生字的意思,这样学生在识记时就不容易出错了。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叶老师在教学《说勤奋》时,很明确地指出本文的观点,接着对于课文中的两个事例,则是放手给学生自己学。学前多媒体出示学习的要求:第一、画出与“勤奋”有关的句子。第二、画出他们成功的句子。第三、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遵循了教学的规律,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方面去努力,努力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