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语文学科>>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五)—— 拨开语文课堂的迷雾

发表日期:2017/11/16 15:14:5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毕长虹 有640位读者读过

语文教研(五)

—— 拨开语文课堂的迷雾

时间:2017.11.16

执教:叶海燕老师执教年级《说勤奋》

      朱晨灿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

上周,我们迎来了区教研室的大检查,这次检查是对我们这一学期工作的检验与肯定,更是一次让我们查漏补缺,快速成长的机会。我也有幸聆听了教研员蒋老师的评课,这次评课让我醍醐灌顶,收获很多。听完评课,我和香校、卞老师也聊了很久,感触良多。他们三位老师反复揣摩语文教学真谛的精神令我佩服,从他们身上我看见了一种对教育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执念。与此同时,我也静下心来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今年是我成为教师的第四个年头,一路走来,虽有收获,但教学的脚步也日渐匆匆,就好像是走进了一场大雾之中,回首望去,已然迷蒙一片。我戏称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师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的四年,可曾留下了坚实的脚步,我不禁这样问自己。我是一名教师,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短短的课文几百个字,我该呈现给学生什么,我该教会学生什么……

 一、基于学生学习兴趣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语文课堂时,尤其是高年级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个低着头,举手的发言的也很少。讲台上的老师尽管一次又一次在问“谁还有要说的”,但是学生们仍是无动于衷。到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启智慧,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熠熠生辉,让学生更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做创新型的教师,转变旧的课堂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启动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喜欢它,参与它。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借助一定可行的操作方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定年段提升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应是这节课我该怎么上,这篇课文我该怎么上,而是要确定这一年段应提升学生的哪些能力,并依据这一年段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说用“课程内容”的目标来教“教材内容”。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段的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段的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虽然“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一词之差,但是表达的是两个年段不同的训练目标,这也需要教师思考不同的年段目标需要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例如中年段我们可以这样问:“这句话中有这个词语和没有这个词语有什么区别?”而高年段就要注意能力的提升了,可以问:“这两个词语你觉得用哪个更合适?”另我们经常在语文课堂中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的是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心中有一个明确的年段概括能力提升目标。如:“谁+干什么”的概括方法就可以有计划地提升为“谁+干什么(主要情节加上几个关键词)”。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不能单纯指向内容理解,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钻研教材全局把控
    每门课程都是以教材为载体,因此,要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必须通过教材这个中介物才能达到,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让教材与年段目标完美结合。钻研教材首先要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掌握了整体,才能把握课程目标的总要求与局部要求的关系及其程度,才能掌握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其次,要通览所教的一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各单元的重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研读一遍某一单元的教材。如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往往都是围绕某一个读写训练重点来安排课文,只有弄清了各类课文的特点及作用,才能作好轻重主次的安排并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既有侧重又有统一,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最后,才进入钻研教材的核心地段——准备要教的具体教材,要深钻、细研、熟读、精思文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上是我对蒋老师评课内容的浅薄理解,与大家分享。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未命名.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