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11月博文二(蒋丹梅)

发表日期:2017/11/13 10:50:2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蒋丹梅 有607位读者读过

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育人性,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它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尊重学生”。

传统的对尊重学生的理解,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课内、课外体现出的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的人权,表现为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生活的关心,课上对学生的鼓励,对学生自尊心、好奇心的保护,对学生错误言行的宽容,树立学生的自信等等。

这样尊重学生,目的是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把它作为积极的有利的教育因素,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学生在这种被“尊重”的状态下,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学习动因,有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

然而,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仅仅靠这样的尊得是不够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尊重,这只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基础,这个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可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从可能变为现实。尊重学生的需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刻板的教学。从“教什么,学什么”,到“学什么,教什么”。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个体差异,避免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的真正落实。尊重学生的发展可能,就是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动因。

同时,尊重学生还必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马卡连柯提出的“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就是“每时每刻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适切于他(她)的要求”。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辩证的统一,如果仅仅是尊重学生,而不对学生提出要求,容易形成对学生的放任,学生也容易感到无所约束。所以,在不同时期,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同时又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使学生有压力,又有动力,还有适度的距离,形成一种更加积极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才能更加促进学生健康、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