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教师讲解不能不厌其烦

发表日期:2017/11/6 8:29:2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魏珍珍 有704位读者读过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以为讲得越详细、越到位,学生就学得越多,总是将每个知识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会销蚀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生命力,纵容乃至滋长学生的惰性,这样并不是爱学生,而是害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学艺术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显然,寓教育于无形,展示的是更为高超的教学艺术。当学生意识到你的教学意图时,教育作用有时反而会难以凸显。因此,当我们向学生渗透某种意识或传达某种思想时,一定要精心考虑方式和方法,要知道教育之美就在于看不出教育的痕迹。执教《认识分数》一课时,问学生:“现在有四个挑子,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怎么分呢?每只小猴几个?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谁能帮老师分一下?”顿时,每个学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创设这种向学生请教的的情景来组织教学,好吗?诚然,我们提倡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改变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通的师者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四个桃子分给四个猴子,这是3岁孩童都能做到的事,身为教师能不会做?既然连分4个桃子都不回,又怎么来讲解后面的知识?信任,这是一个并不美丽的谎言。新知识是教师讲解的,可是很简单的题目老师又不会做。老师这样时而聪明、时而糊涂,学生该怎样来认识老师呢?

      卢俊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学生接受知识、内化成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其固有的秩序(过程)和规律,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过于殷勤、揠苗助长,就会打破这个秩序、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学生可能获得一时的发展,但会逐渐丧失发展的自主性和潜力。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善教的老师最懂得什么时候不教。善教的老师并不是盲目殷勤的教师,而且能构建真正有效、富有生命力课堂的老师,是善于在多样化教育中为学生创造条件,扩大其自主能力的教师。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