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杨綪

发表日期:2017/10/31 8:48:5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綪 有668位读者读过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杨綪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的问题讨论和交流,形成了互助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符合认知规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名著《学记》中就倡导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这就是古代的合作学习。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总目标中也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从中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学习方法。但我同时发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比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难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对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我通过近一阶段的实践与探究,认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自能高效的美术课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从探索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们的个体主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可以在更大限度上地挖掘和展现学生们的潜能。

教师在课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和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地呼吸,在富有情趣、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如:在完成《门、窗、墙》作业前,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制作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若创作时出现创意断层,组内可以自行讨论。评讲作业时,各组可以互评作业中还存在哪些可提高的地方,学生再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再创作。在讨论发言时,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中的分组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对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进行调配是不够的,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我们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比例搭配。否则,男生组或女生组思维方式及活动能力都会损失一些多样性对开拓思路、发展创新思维也有一定局限性。开始的时候,我以6人为一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却发现6人中总有一两人容易脱离讨论,或被忽视。美术课堂上教学时间很短,不能给学生很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小组讨论中6人轮流发言所占用的时间就显得很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必须团结协作才能与其他小组竞争,要统一小组意见时难度也较大。因此,我将学生按前后座位4人为一组重新分组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发言时间、受关注程度、统一意见的合作效率与意识立刻得到提升。因此,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 4人分组学习法更为恰当。

由此,我得出结论,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法更恰当,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很适合人数少的组合,甚至采用两人一组的互助学习也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非常有益。

三、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要做好小组长的选拔工作,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徒有虚名。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我在教学“纸风铃”这课时,在小朋友们分好小组后,我让小朋友在组里选好一位组织能力强,乐于帮助人,学生中威信高的学生来当组长。在他的带领下,在听取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让其他组员各司其职,要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制作纸风铃时都能获得成功,且能把小组的成功视为个人的成功。在“小组合作”中挑选一只“领头雁”是势在必行的。他就像老师的小助手,在整个小组合作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省却了许多老师所不能和不适解决的问题。

同时老师要明确组长和组员责任:(1)积极互助。小组成员之间是团结协作的关系。(2)面对面地相互促进学习。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彼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定的课业制作材料,并要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给学生一点自己的空间、给他们一点自己的任务,让他们真正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是教育所不容忽视的。可以使学生懂得从小有责任感的人,长大才能对小家、对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体验合作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

新《美术课程标准》在对美术课堂评价的建议中已经把“能否与同学合作”和“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教学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状态,要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 。

1.合作中的自主学习

在美术课堂中没有个人的努力,组内的合作学习就不可能有效。在美术课堂中,合作伙伴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方法的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等,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助于形成独特的 认知能力与见解,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才能获得更多的创造空间和 实践机会。

2.合作中的参与讨论

合作学习时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讨论,参与讨论呢?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第一方面 ,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讨论目标。讨论前,学生要知道合作学习中讨论的主题、方向、范围等。讨论内容多数来源于平时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的小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前资料 进行收集与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也能使整个小组讨论更为活 跃。第二方面,讨论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要给予指点和引导,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学会讨论的方法。

五、强化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全面而适时的评价,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评价要适时、全面、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忽视同组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时先自我介绍作品,使同组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构想有更好的理解。小组成员可对作品进行整体评价。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帮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时,可推荐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人的发言需总结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新方法和不明白的问题。除了小组代表的发言以外。也可以给其他组员留有补充的机会。在评价中,教师可随机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比较。教师还要及时发现与表扬学生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整个过程中合作的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方式等方面的评价,更应注重学生的倾听,沟通与相互协作的能力评价。通过多元评价,可以评估学生参与的行为和效果,促进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探索,让学生在“碰撞,对接,融合”中学会合作。

小学美术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组内学生的互动互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并拓展自己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让金色的童年更加美好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