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用故事激活古诗课堂

发表日期:2017/10/31 8:44:3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朱晨灿 有719位读者读过

用故事激活古诗课堂

                                        朱晨灿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引人入胜,给人启示往往立竿见影。

诗歌教学本身不具有历史、小说那样的故事性,而巧用故事导入、穿插、延伸,化繁为简、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声情并茂、雅俗共赏、则极富感染力,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主题和意蕴让学生听享受、理解轻松、感悟深刻,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情趣,给学生以人文启迪。

(一)故事导入,拉距离

古诗对现代小学生来讲,较难理解,为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容易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赠汪伦》这课前,我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知道汪伦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我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诗歌所寄托的深厚情谊有了深刻感悟

 

  (二)故事穿插,拉距离

1)故事式阐述意象

给同学们授并创作古诗雄鸡篇之时,我图片导入,让同学们认识了鸡的外形、色和习性,同学们跃跃欲试,创作了很多诗歌。的一蹴而就头上红冠如宝石,步态赳赳气昂昂。姿态翩翩神悠悠身披黄袍如猛将。的仔细推敲“头戴红顶似文官,翅羽橙黄婀娜装。长鸣一声立春色,走路迅猛又稳当。”同学的作品写得棒,形象化、音乐美、抒情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文化内涵,于是我穿插了一个故事以弥补小小遗憾: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听了这样的故事,同学们顿时文思如泉涌,立刻凝神巧思、斟酌字句、反复修改。只不过一会功夫,一首首锦上添花的作品出炉了:头上红冠如宝石,步态赳赳气昂昂。日日报时不计苦,守护家园添吉祥。 “头戴红顶似文官,翅羽橙黄婀娜装。一勇向前能封侯。见食就来呼同伴。” 

2)故事式插说典故

    我在给同学们教授并创作古诗《雨花石篇》之时,分享了雨花石的传说故事:贾宝玉“一落胎,嘴里便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此称作“通灵宝玉”的就是雨花石。雪芹先生赞其曰:“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关于雨花石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南朝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石子岗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天花纷纷坠落落地后便幻化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据说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听了故事,同学们无限神往,激起了对雨花石的无限热爱。仔细观赏雨花石:白色瓷碗中,清水漫过雨花石,这小小的石头如玛瑙、似玉髓,细腻、温润,呈现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皆色彩艳丽,变化万千,尽显朦胧意境美。 

(三)故事延伸 拉深距离

 《春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背得滚瓜烂熟了。在赏析这首古诗时,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诗的能力。

  在上新课,我宣布《春晓》要你们给穿件新衣服,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啊?古诗还能变成故事?”学生们可惊奇了。奇怪归奇怪,孩子们可都不甘示弱,纷纷准备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从孩子们的嘴里飞了出来。你听──

  “美丽的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睡着可舒服了!孟浩然一觉醒来,发现天早就亮了。他躺在床上,听见屋外到处都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唧唧喳喳的,真热闹!他连忙起床,走到窗口一看呀!院子里的花儿怎么落了那么多?地上到处是鲜艳的花瓣。哦!大概是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吧!春天真美啊!”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古诗的意思在孩子们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全部掌握了。我还用得着逼着他们去枯燥地记古诗意思吗?

  最后,我们评选出了三名“编故事大王”给予了奖励。并且我和孩子们约好了,下次学古诗,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好。我用这样的一个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热情, 赏析诗境,拓展延伸,故事结尾课堂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热烈,课文的重点难点也都在不经意中迎刃而解。我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

    诗歌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透过诗的朦胧、诗的凝练、诗的脱俗、诗的深沉,感受诗中蕴涵的美好情操和人文精神,获得终身受益的精神乳汁。诗歌是文学中最高贵、最纯洁的一颗明珠,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凝聚着全人类文化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所以,无论什么年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诗歌。教师应担当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致力于诗歌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