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课题:《24 大自然的文字》

发表日期:2017/10/19 8:25:3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981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课题:24  大自然的文字》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文本,突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指向写作,学习科学小品文的表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交流课外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这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文章从内容上看比较简单,生字词较少,因此学生读懂内容不难。因此这一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体及表达特点:基于文本,突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指向写作,学习科学小品文的表达。

五、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复  备

板块一: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准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小熊星座   耸立   预兆

2、理解几个专有名词:石灰石、花岗岩、砧状云。

(1)注意“砧”字的读音

(2)了解“砧状云”:砧板——砧石——铁砧——砧状云

 

板块二:理解概述(掌握科普知识)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能调换顺序吗?

(1)4种文字: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2)不能随意调换顺序:注意谋篇布局,注意表达顺序,“言之有序”

2、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分别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1)星星:辨方向

(2)云:识天气

(3)石灰石、花岗石:知变迁

3、怎样才能学会认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

(1)注意观察  (2)多读多问   (3)走近大自然……

4、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是大自然的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块三:比较学习(感受科普小品文的特点,认识作者)

1、出示百度百科对于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的描述,和课文中的相关语言进行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百度百科的介绍咱们小学生读起来有点晦涩,不容易读懂,这些科学资料简练严谨,适合专业研究;文章的表述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2、课文是如何将这些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的呢?请画出句子作为例子,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预设如下:

1)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抓住“爬”字体会拟人的生动形象,不能换成“跑”或“飞”是因为生动形象固然重要,但科学准确更重要。)

2)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体会拟人和比喻的妙趣横生)

3)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一连串的设问,用看似普通的三个问句在和我们亲切对话,实则引人思考。)

3、走近作者

1)介绍作者伊林

2)了解伊林的代表作

板块四:运用仿写(拓展阅读,深化感知)

1、科普小品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说明文形式的科学资料简练严谨,适合专业研究。面对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需要,就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文字去表达。

2、除了科普小品文、说明文,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写科学知识呢?(童话、寓言、新闻等)

3、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些课文吗——《石头书》《航天飞机》《恐龙》《水上飞机》《人类的“老师”》《变色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4、下面请你读读根据课文改编的诗歌——《大自然的文字》。

5、尝试创作:

蚂蚁搬家要下雨,

蜘蛛张了网,必定大太阳,

鱼鳞上圈圈的秘密,

天空的时钟。

请查找资料,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个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