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成长之花(孔月娴)

发表日期:2017/10/10 10:05:1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谈玲 有625位读者读过

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成长之花

我是禄口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担任一年级(2)班班主任。作为今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新教师,在很多教育和管理方面,我经验尚且缺乏。但我始终坚信,和孩子们相处,我必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同时兼具耐心与责任心。

我认为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彼此之间的“爱”。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教育。当然,通过交流也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

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吴睿,他是全班唯一一个不会写字的学生。每天我都会指导吴睿小朋友写好汉字,利用课余时间给他更多的帮助。回家之后,也会使其父母监督孩子多加练习。我鼓励所有孩子,只要认真书写,你就能把汉字写得更加美观。现在,吴睿同学能够完整地写好汉字的结构,实属一大进步。

周子阳小朋友就是一个从来不开口说话的孩子。每天,我都会找孩子聊聊天,希望能够开启孩子封闭的心灵。可是,一开始,孩子都不愿意开口讲话。直到有一次大课间活动,孩子拿着水杯过来找我,放到我面前,看着我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在祈求我的帮助。我一看就明白了,微笑着问他:“老师帮你打开水杯盖子,好吗?”这是第一次,孩子欣喜地对我点点头。以后的课间活动,我都会找孩子聊天。不过他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不说话了,只要我问他问题,他都会选择点头或者是摇头。课堂上,我点名同学回答问题,鼓励孩子站起来大声响亮地发言。周子阳终于愿意开口读书了。现在都能够清晰地读准拼音。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心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我们成年人尚且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赞美自己,认同自己,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如今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处,都是可塑之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赏识和关爱就是孩子前进途中的兴奋剂、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