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禄口小学十三五省课题《开发与利用故事农场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日期:2017/9/20 22:55:3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婧 有1296位读者读过

《开发与利用故事农场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已有学校开始把目光聚焦于故事文化立校,如重庆市马宗小学、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等,倡导以“故事”为载体 , 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以故事理念育人”方面的论文也是层出不穷。但主要集中于故事育人理念的提出和阐述,校园故事长廊等文化景观建设的设计,班主任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我校首次提出“故事农场”理念,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师生活动设计与实施、课外拓展与延伸等整合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故事农场”体系,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1.探索故事农场课程资源的多种实现形式、产生的多重影响、对共性与个性的教育意义,旨在系统呈现故事农场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丰富以故事为切入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且,将故事农场资源开发课题作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使故事农场研究更加具有前沿性,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教育部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

2.本课题研究的故事农场文化建设,旨在创建故事氛围的校园环境与故事特色的人文环境,适用范围较广。故事文化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文化之一,这是学生学习心理的共性。同时,通过故事农场资源建设对于校本课程的指导,针对特定年级学生,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校本资源,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迎合其心理成长需要。故事农场教育范围广泛,无论是德育、智育还是情感教育,都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故事农场教育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并为其实现提供新的思路。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1)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3)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开展以“故事农场课程资源的开发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主题的研究,旨在通过探究故事农场资源的多样性、影响效果的持续性、影响的多重性,从而实现能够对学生起着德育、智育、情感教育的多重教育影响。其中,德育与智育、情感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高度概括。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界定

农场是固定的环境下,人们长时间耕耘的地方。作为农场里生活的主人,师生既是耕耘者,又是收获者。农场给人们提供了物质与精神环境,作为精神支撑,鼓励人们辛勤、愉悦地劳作,也鼓励自由生长、个性化成长。

故事农场即在整个校园所构成的农场里,以故事为主题,以学生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依托,形成勤奋和谐的教育环境。它的职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故事培育人。以故事为内容,建设校园环境,多形式再现经典故事情境,让师生身临其中,耳濡目染;以故事为载体,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让活动来丰富情感体验,纯净人的心灵。让传统故事中的文化与优秀品质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体会者与参与者,从而实现其教育的主体地位,书写自己的故事。在学校这个“农场”中,大家同学同乐,同伴同行,每时都在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教育故事,既有“因材施教”的奇妙,又有“教学相长”的欢愉;既有无怨无悔的付出,又有难忘难舍的回报;既有个性张扬的美景,又有共同进步的圣境……

核心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其内涵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程上,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其框架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对社会参与的要求体现在三方面: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沟通与合作。对自主发展的要求体现在三方面:生命意识;学会学习;主动适应与创新。对文化修养的诠释体现在:语言、符号与表达;科学、技术与运用;人文与审美。

故事农场课程资源故事农场课程资源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更指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它的来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在本课题中,我校将开发合理的新教学资源,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本课题研究的是将我校的“故事农场”把视整座校园视为一个农场,把学生视作自由生长、个性发展的作物,打造具有融合学习、阅读、休闲、娱乐、种植、养殖等各种功能,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混合型农场式校园。学生通过在“农场”中自由地学习、探究,阅读、交往,种植菜蔬、饲养小动物;记录成长故事,撰写身边的故事,宣讲、表演各色故事等,教师从“课程”层面来认识和确定“农场”要如何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语言带动内容与意义的指导。基于和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体我校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在: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全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文化基础的培养、自主发展的多彩化、社会参与意识的激发,最终实现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机牧场,学生成为有故事的人。

三、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础条件:禄口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开展“读书做人”特色活动已有十余年,学校一直秉承“文以载道,读书做人”的校训,积极倡导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致力推进“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先后荣获江宁区“读书做人”特色学校、南京市“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南京市“书香校园”等称号;近几年开展的“诗词教育”活动也红红火火,被认定为南京市“诗词教育”基地学校、江苏省“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为了准备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我们翻阅了各种相关报刊,我们学校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资源和网络资源,随时可以查阅我们需要的相关资料。通过查阅并下载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将它们运用于课题方案的设计和研究理论方面的指导。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读写课例研究、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已初见成效。课题组将依托学校教学、教科研骨干组建研究团队,收集有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发动。制定课题研究详细方案和工作要求,聘请专家来校授课、讲座,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有关课堂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领自己以及本校语文组老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观念与模式的改革。

研究条件上:本课题组的所有核心组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均有自己的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研究能力较强。且都是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他们每天和学生接触得最多,也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此,他们的操作最具实效性。

四、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目标梳理出小学语文课程“阅读”的教学内容,然后参照年段教学目标分别整理出小学1—6年级“阅读”的教学内容,并解说其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提出比较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教学建议。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进行“主题教学”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

3,黄宏亮以河北省丰润区姜家营中心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旬刊》杂志中的题为《用“故事文化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指出,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实现“故事育人”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4,赵静于2016年10月在《教育(文摘版)》一刊中发表了题为《搞好故事名人类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一文。她认为小学生年龄层次属于易教育、易以名人为榜样的阶段。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名人故事,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人格。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

  1. 以“故事”为载体,以“农场”为形式,倡导师生的自由发展,个性成长,努力实现培养学生、提升课堂、成长教师、成就学校的理想和追求。

  2. 学校需以课程为载体,为儿童提供引领促进其发展的学习媒介和知识路径,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体现小学教育的价值。  

  3. 结合儿童阅读故事的快乐体验和学校的快乐阅读故事氛围,提出以“自主探究、快乐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践行教学改革,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形成属于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研究内容

1.故事农场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理性思考。一方面总结“十五”我校课外阅读活动的经验总结与反思借鉴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整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走访了解当前本地区乡村小学故事农场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对故事农场课程资源的需求情况,以及校园故事农场课程资源开发对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2、故事种类与教育价值研究

各种故事(科普故事、名人故事、寓言故事、通话故事、神怪故事、幽默讽刺故事、生活故事等等)进校园,让各种故事在校园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或直接为知识教学服务,或间接影响学生思想观念。有些故事适用于道德教育,有些故事适合渗透于学科教学,有些故事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有些故事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等等。不同故事有其不同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应开展认真投入的梳理工作,这样能为故事校园的成功创建打下基础。

3、故事农场校园的环境建设研究

既然是故事校园,那么,让学生一走入校园,便应让他们置身于浓厚的故事文化氛围之中。在校园中,可以找到名著园、神话园、诗词墙等一系列的物质实体。漫步校园可以看到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以听到校园广播的故事讲演,可以到一些活动区随时体验各种故事。蕴涵故事课程资源,富于启迪作用的物质文化景观,打造有“故事”的各个园地休憩园游戏园等;学校各种现代化设备的配置,营造有“故事”的校园环境使用开发学校的“故事长廊”“经典诵读台”“故事墙”“故事农场。让学校成为故事农场,成为学生边实践边读书,边讲故事边写体验的实践基地。

4.故事农场课程资源研究

语文课里,读故事,学作文;英语课里,模拟故事中的人物,练口语;科学课里,听故事,获得科普知识;数学课里,从趣味故事中发现数字王国的奥秘;……

(1)开发“名著园寓言林童话园等故事资源的校本课程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科学故事等七彩故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在故事中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获得审美体验,促进生命成长。我们把此课程作为“七彩故事”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对应的名著园、寓言林等地点进行授课,使用自己编写教材,由语文教师执教,形成学校“故事”教学特色。授课时采用“走班制”和“上大课”两种主要形式。平行班的老师每人选择一课为各班级上课,推磨展开为“走班制”;集合几个班,由一人来“上大课”。阅读推荐课和汇报课采用年级学生集中上大课与班级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开发故事校园的社团活动研究

以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社团学习兴趣:向学生讲述各类才艺名人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方法与技巧。

以自我故事交流社团学习进步成果:让老师或学生讲述在某个技艺(动作)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曲折与感悟,促进集体整体提升。

以自编故事形式展示社团教育成果:通过自创故事,将各个社团中的学生组织起来,一起演绎既有舞蹈、又有歌声、还有书画才艺的表演活动。

5.故事农场德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以故事引领德育活动,让故事成为育人的媒介,学校的德育活动紧紧围绕故事来展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可谓事半而功倍。

(1)“班级微故事” 述评

以前的“一言堂”晨会课使学生厌烦,成为既不可舍,又不可取的“鸡肋”。为此,我们把晨会课改成师生讲评“班级微故事”的活动。由师生收集、编写、宣讲班级发生的故事,评点故事和人物。你说、我说、大家说;你评、我评、大家评,以”故事“为抓手,评点行为,互相激励,促进学生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的德育主题,学校、大队部分阶段拟定育人目标和活动方案。以主题班队会形式,组织班级学生围绕主题寻找相关的故事,阅读故事,结合休憩园中的各个主题雕塑群,排演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为故事人物献花;找寻身边的类似典型,撰写学习体会,争做这样的人。如三月份,大队部以纪念英雄、热爱祖国为主题。班级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读英雄书籍;结合休憩园中的爱国英雄故事雕塑,排演闻鸡起舞和岳母刺字英雄故事;为董存瑞英雄塑像献花;以英雄塑像为班级偶像,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班级;邀请老志愿军战士做校外辅导员,聆听老志愿军战士的讲座;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撰写活动感受……

3节日“故事”阅读

抓住中华传统节日特点,采用诵经典、知习俗、明事理、炼情感、修品性这一育人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以幸福、感恩、报国、和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符合各自年龄特点的诵读与节日相关的经典故事、走访调查、实践体验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1. 以制度文化规范课程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它包括学校工作条例、学生守则、教学制度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师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品质行为人格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通过《学生核心素养星级评比制度》等制度文化的导向、约束和促进作用,使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故事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三)本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第一主持人姓名

马小燕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01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德育

第二主持人姓名

张福新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2.10

行政职称

教科室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小学语文

课题主持人

核心成员

课题组成员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张冬香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卞良燕

一级教师

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宋雅文

二级教师

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毕长虹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刘远方

一级教师

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贾蕊欣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陈婧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子课题研究

四、同类课题分析: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兴教研课题,我校课题的特色是从故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研究的角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素养,我们认为这是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的基础。通过前文中对同时代同类型课题的列举,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着眼于故事资源整合开发的同类型课题研究比较少,也暴露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这类课题缺乏宏观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是单纯的列出诸如“书本名人故事的影响”、“学科故事教学的趣味性研究”等。本校课题的进步性在于第一次整合环境与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活动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已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做好了人员分工。编著了校本课程教材,进行了校本教材的教学探究和评价。成立了学生社团,进行了与故事农场相关活动初期尝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等搜集国内外与本特色研究相关的内容、观点、方法,为特色课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调动各部门力量,打造校园故事农场文化景观;将校园景观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故事农场”特色课程;对此合理利用,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头脑和心灵,让师生成为心中有故事、善于书写故事的人

(2)访谈法:通过有目的有主题的访谈,更进一步地对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决定推荐书目。

3行动研究: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努力拓展以故事与人课堂的外延和内涵,把对语文的学习从教材扩大到所有对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有益的书本上,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开发与利用故事农场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各子课题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1)《故事农场物质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

(2)故事农场活动课程资源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

3.《让学校成为故事农场》专题片

4.《故事农场下的教师成长》《徜徉在故事农场下的学生故事》案例集

5.相关附件及教师研究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17年1月至20201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2017.8

①确定课题,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人员分工。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培训实验教师。

拟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调查学生在故事农场教育的影响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情况及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的创建于发挥的作用现状。

收集、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评价调查结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8.8

给实验教师落实对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各子课题负责人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实施实验。

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抓好学校教学设施与非教学设施的建设,是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配套。

④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④中期监测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⑤根据课题的发展对有些事宜进行调节。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8.9-2019.8

①总结研究成果。

②完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材料。

阶段: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9.9-2020.1

准备中介成果和相关的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

举行结题汇报现场会,展示我校课题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