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杨茹
发表日期:2017/9/15 14:29:0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江远畅 有1036位读者读过
强强是家里的独生子,本来是外地人,为了留在本地读书,强强的父母拼命打工挣了房子;怕他成绩不好,给他报了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六年级到了小升初的关口,强强的父母表示,想要花钱送他去私立中学读书。
那所中学的费用很高,听说一年要花掉上万,考虑到费用高昂的问题,我曾与他的父母坦诚交涉过,他的父母却还是坚持送他去,“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也不打算生二胎,就想好好培养他。”眼里是说不出的疲累,却也是说不出的期待。作为孩子的班主任,看到此情此景也是唏嘘不已,感叹父母一片苦心。
强强是个聪明的男孩子,父母又如此辛苦,我看在眼里,也很想帮助他们。有时抽空给他讲讲习题,偶尔还会帮他打听那所学校的招生情况。
报名表、审材料、注册网站、准备考试,一样一样的程序按部就班,三月总是特别忙碌,但好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就等学校的面试通知了。就在这时,可以说,他们家出了一件不小的风波。
第二天就要正式面试,强强的妈妈晚上打电话告诉我,强强死活不肯去面试,电话里是说不出的焦急,我甚至还能听到那头他的爸爸在大声呵斥。那边动静很大,我想了一会,决定和强强通一次电话。
“让你老师跟你说。”电话被粗暴地抓给了他。
“喂。”电话里传来一个鼻音很重的声音,是强强的声音。
接过电话后他一直沉默不语,只是哭。我听着他在电话那头哭泣的声音,突然间有些明白他为何选择沉默不语。这几个月,我和他的父母为了他报名的事情,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尤其是他的父母,工作家庭学校初中四头来回跑。如果说之前他选择沉默是因为他说不出口,那么现在拒绝面试就是他最后的反抗了吧。
我想了想,还是先开了口:“为什么突然又不愿意了?”
他还是不说话。
我接着说:“是不喜欢那所学校吗?”
“没有。”他回答,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总算开了口。
“你家人也很希望你去那所中学,他们为了你非常辛苦。”
听完我的话,他还是小声地回答:“我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
“那么为什么?”我顿了顿,“我和你的父母都想听你一个解释。”
他想了想,“我不想做他们的提线木偶。”
听到这句话,我在电话那头愣住了,因为隔着距离,我看不到他父母脸上的表情。
最痛苦的莫过于摔碎一片真心,我想他的父母听完这话一定是非常伤心的。
看他说完这么中气十足的话,我有些哭笑不得,更多的是气恼,我拼命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却还是有了情绪的起伏。
什么叫“我不想做提线木偶”?归根结底就是爱自由。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面远远比我们广泛地多,他们不一定知道为父母着想的黄香,却一定了解活出自我的各种明星。我突然觉得他有些自私,就为了随心所欲地生活,而拒绝别人的一片良苦用心,还选在了这么特殊的时间打破所有人的如意算盘。
想到这里,我的语气就犯了冷:“既然这样,那你接下来自己的安排是什么?”
他听到我问这个,显然没有什么准备,一下子就说不出话了。
我有些得意,乘胜追击,“你既然连合理的安排都没有,又拿什么推翻你父母的安排?”
他哑口无言。
我一鼓作气,最后得出结论,“不用说了,你还没准备好做一个不需要牵引的人。”
强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说话,挂断电话后,不知为何他那句“我不想做提线木偶”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第二天,他的妈妈打电话说,强强还是听话去参加了面试,他的父母算是松了一口气。
周一的时候,我始终心里有个疙瘩。因为之前的事情,他也不怎么敢看我,老是绕着走。语文课下课,我干脆直接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他手不停地搓着裤脚,头埋得低低的,死死地盯着我桌上的语文书,就是不看我。
我也不啰嗦,开门见山,直接就问:“你讨厌你父母管着你?”
他听到我的话,瞬间抬起头用力地摇了摇。
“你不是讨厌当提线木偶吗?”
他又沉默了下去。我让他回班,他欲言又止,转身还是走了。基于他老躲着我,我就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改改作业,和凑过来的同学聊聊天,也听听他们的小秘密。我就不信,我找不出来原因。
下课的时候他倒是活泼,生龙活虎地和其他学生笑闹作一团。我边改作业,边竖起耳朵听他们的对话:
“哇,太惨了,你家里人让你去那里读书啊!”学生甲。
“那里老师很凶残,学生更凶残啊,你死定了。”学生乙。
“你去的那个学校不好啊,听说还没本地好呢。”学生丙。
……
快要小升初了,全班的话题,都是这些。
“强强,不是我说,你这水平去那个学校完全炮灰啊。”学生丁。
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一句两句时不时引向强强,他要上XX中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小孩子中间总是藏不住什么小秘密。
“我也没办法啊,我老妈也让我去。”强强有些无奈,也有些委屈。“算了,哥们陪你,我老爸也逼我去。”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强强不想做提线木偶,不是因为父母管着他,而是他怕自己正在像一个木偶一样走向不该属于他的舞台。XX学校是私立学校,竞争也很激烈,强强虽然聪明,但是这所未来的中学对他来说就是一座惨烈的修罗场。现在的孩子已经知道竞争二字的含义,他只是害怕,只是想过一个不那么痛苦的三年,并不是讨厌父母管着。
而是在害怕,就像提线木偶的线,父母会强行拉着他在不适合他的道路上一走到底。
我想了想,还是拿起了电话和强强的父母沟通了我的思考。他的父母沉默很久,但还是表示如果没面上,就考虑尊重他的意见选在当地上,虽然话没说满,已经是较好的结果了。
放学后,我把强强叫过来,好好地聊了一下,他的脸也总算恢复了晴朗。
这件事虽然挺住了,留给我的思考却远没有停住。
学习就是牵着学生的一根丝线,引导他们走向更睿智的方向,现在学生的身上却因为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拴着无数根丝线,学生就这样变成了“提线木偶”。
它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关乎学生未来的心理战。怎样才能扭转“提线木偶”,我想不仅需要教师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履行责任和孩子享受权利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向着其中一方,每一个倾斜的天平都会带来矛盾的激化。
既然矛盾存在而不可消灭,那么只能寻求最折中的办法,父母的包容,孩子的理解,有牵引,绝不让孩子做木偶。这是每个家庭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