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慧智组活动记录(六)
发表日期:2017/6/8 16:01:2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865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问题导入式”课改模式
研讨活动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以导学案为前提的“问题导学式”的研究
二、研讨的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1、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2只小猴平均分2、4、6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这些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才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2、学情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学期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这学期通过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进一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并为接下来的认识小数以及今后抽象出来的分数概念提供支持。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分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类在创造数学的同时,创造了数学所独有的思维过程。教材在学生充分集合图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凭以往的知识,自主探究,获得更多体验,更加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设计理念 |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1块) 4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1/2) 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 |
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1/2。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 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交流反馈学生分出的图形,指名说说是怎么分的,并解释1/3表示什么意思。 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
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班班通和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的分数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充分的比较,讨论,加上我的概括归纳,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个,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