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书香校园>>主题征文>>文章内容

精读教育 漫读人生

发表日期:2017/5/19 0:00:0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利萍 有805位读者读过

精读教育 漫读人生

                                                            

书籍像是一面镜子,自打你翻开它封面的那一刻,你就得准备好遇见你灵魂的每一个碎片。你的若干情绪,积极或消极;你的人生经历,曲折或平坦;你的情感体验,悲喜或麻木……你总能在书中看见。

于是,当我作为教育理想践行者的角色有了更加丰富的阐述的时候,我遇见了一本又一本的好书。

自踏入师范大学开始,我一直认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门职业,有着许多与科学研究类似的自我完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谓“求知”也便是“求不知”。通过接触大量的教育学专著,我们可以明确教育发展史,教育地位的变迁,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向自己证明,教育的意义。毫无疑问,教育需要精读。

 精读些什么呢?犹记得自己在大学图书馆里翻着泛黄的书页,在夕阳暖黄的映照下,时光都被拉得悠长又美丽。我看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懂得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用阅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给学生平等的爱与尊重”等等,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作者一颗柔软的心,这恐怕更是需要我们后辈去体悟的地方。翻看着《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我提炼出来了教育在快乐的情境下进行是最卓有成效的。这让我不禁思考起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过度的以分数为重,以成功成材作为教育的最高成果,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最重要的——美好品质的获得。这些比知识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每一个被教育者真正安身立命的依托。于是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我给自己设立了快乐教育的目标。如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众多教育者的共识,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让教师成为引导者,而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公。我们也意识到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是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重中之重。

所以你看,我们摸索着教育经典向科学的教育观迈进。而教育经典之所以能成为教育经典,大概是它还有被精读且被思考的价值、被利用的价值。

    而如今,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耗时又琐碎,阅读教育经典的时间总是压缩压缩再压缩。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能量被透支的厉害了,便会捧起几本仍然闪着人性光辉的教育学专著细细研读。大约是在实践中认识到更加具体的教师的形象,于是如今我的书架上被我摆满了“实用型”教育书籍。其中一部分有关于学科教学,这类书籍总能指导我如何创设高效的课堂。但是大多数的书籍都是关于学生心理辅导。因为我成了一名班主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非常乐于观察学生们日常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品质以及珍贵的人格魅力,比如说诚实与善良。

   案例:

    曾在一场“庆六一”班级活动中,我制定了表演节目赢礼物的规则。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看家绝活,以得到可爱的六一节礼物。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在表演了第二个节目后,怯生生的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再拿一份礼物?”于是我便问她为什么?她有些害羞的说:“我要给施同学。因为大家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得到,但他不行,我想让他一样开心。”她说着,我顿时就红了眼眶。要知道,我们施同学是一个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儿童,他行动都不容易!孩子的世界是多么善良啊!

    恰好,当时我在读着王开岭的散文《精神明亮的人》。在其文《精神自治》一卷中的《向儿童学习》时,我想到了上面的那个事例,无疑是打内心里感受了一种生命的洗礼。它让我感激童年所赐予孩子们的勇气、快乐、鼓舞和信心,珍惜童年所教给孩子们的高尚、善良、正直和诚实。于是我决心要向孩子们学习,更加真诚本色地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和平,以一颗简单,朴实,坦然,不折不扣的心面对生活。即使成人的世界有些复杂,但是我们依然要向孩子学习,做一个有着明亮的精神、清澈的目光、内心温暖的人。

    写到这里,我想了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应该专注于教育研究类的书籍,以至于抛开一切与教育无关的杂念?显然不是。如果说教育要精读,那么人生这么大的命题可能需要多读多品味。教师群体的普遍价值观便是教育能成就自己,我却不这么觉得。我认为,我们教师的出发点应该是:自己成就教育。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教育成就自己,那么教育是自己人生的全部;而后一种便是让美好的自己成就美好的教育。所以能读一些有些可以促进你对于人生以思考、让你与生活讲和的书籍,那便是极好的了。

“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它们——这些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恰如这个老清洁工的金蔷薇是为了预祝苏珊娜幸福而做的一样,我们的作品是为了预祝大地的美丽,为幸福、欢乐、自由而战斗的号召,人类心胸的开阔以及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如同永世不没的太阳一般光辉灿烂。”
    这些句子来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的第一篇:《珍贵的尘土》。主人公沙梅是一名贫穷的清洁工,某天他遇见了年轻时曾照顾过数日的团长家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此时已经长大成人,然而却心碎于被情人所抛弃。姑娘泣不成声,述说着自己惨淡的人生。这时候沙梅想起了曾经对女孩说过的“能给人带来幸福的金蔷薇”。在女孩几句话说完走了之后,沙梅决定给女孩做一个金蔷薇。可是金子从哪里来呢?于是我们的清洁工便日日筛选自己在首饰厂扫得的尘土。无数细小如同尘土般的沙子被收集起来,终于最后被沙梅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金色蔷薇。

读着《金蔷薇》的时候,我刚分配在一个乡镇小学。在短短的三个月适应时间内,我对于自己的职业与要承担的职责充满疑惑。还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引用马克思的话来评价教师: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些话语,足令我们年轻的胸膛中沸腾的青春热血更加汹涌澎湃。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普通教师日常琐碎的工作就如同在细碎的尘土中日复一日的筛选出美好的金蔷薇。我们每日做着微小的事情,讲述着一点一滴的做人读书的道理。高尚?不,是很渺小,力量很小,能够付出的也仅仅只有全部的关注与耐心。并且,平凡的我们比《珍贵的尘土》中的清洁工沙梅更受人尊敬,压力来自于社会的各方各面而且可以预见,我们以后许多年年都在清贫、困顿的生活中过去,青春的热血和激情也如同手里的粉笔一样,在粗砺的黑板上逐渐磨成了微细尘埃

但是幸好,在我的心中,时时浮现出一片轻飘的蔷薇色的云——就是这本《金蔷薇》,时时陪伴着我在昏黄的灯下,在寂寥的午后,在静谧的雪夜……在那些多半属于暗淡和庸碌的日子里,让我因年轻而躁动不安的灵魂,时时沐浴在和煦的美的暖阳下,陶醉在温柔的爱的春风里。我从这字里行间中领略到了无私的爱和庄严的美,贫贱卑微的生活所难以消磨的灵魂的富有、慷慨和高尚。面对着讲台下几十双清纯如水而又渴望求知的眼睛,我能体会到沙梅对苏珊娜的那种来自父辈的慈爱和温柔。
    于是我明白了即使很普通、不起眼,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象征着幸福的“金蔷薇”。我们日复一日从事着琐碎工作的意义就在于给予学生无可替代的童年时光。我们温柔的陪伴和细心的教导能够给予孩子们成长的养分,也是给他们提供窥视世界的第一视角,我们意在促使他们独立人格的养成,也期待他们各自如同百花般成长。自此,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意义。

    其实,作为一个有着“野心”的老师,我想给学生提供比课本内容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同时也把我从阅读和求知中所能体味的乐趣和美感乃至方法和技巧,尽可能多地传递给他们。我还告诉他们,有些优秀的中外文学,也许并不能够让爱好她的人足以安身立命,但可以使你尽情遨游诗意和浪漫的森林、山峦、溪流、江河、海洋……从而使人感情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刻,生活也会显得更加美好。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多是机遇,希望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体悟总结前人智慧,思考自身价值。愿我们与我们的学生能在书香中走出一条繁华的路,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景,都能细心品味,活出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