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反思阅读教学中的感悟

发表日期:2009/5/5 12:13:0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59位读者读过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须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这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在教学中怎样做好感悟呢?

一读的时间要充分,不要急于让学生感悟

感悟,顾名思义就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想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有充分地时间自主地阅读课文。只有时间的保证,感悟才能深刻。绝不能以教师地讲解或几个优秀学生地感悟来代替每一个学生地感悟,更何况,学生对课文地感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生对课文读的深入不断深化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反复地阅读中不断推敲,品味语言文字,才会对课文有深刻地感悟。

二阅读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感悟,还要重视对语言文字地品味,积累和运用

许多教师以为感悟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地感受和领悟,于是课堂上不惜花大量地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忽视对语言文字地学习和运用。以前我也是这么做的,自从我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之后,让我真正懂得了课文其实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地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不开的”。

三不能只注重局部感悟

教师导入后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地一段话谈谈议议,再找几个精彩地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常见的教学设计。而新课标中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地语感和整体把握地能力。”那就说明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很重要。我们知道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是从整体感悟开始的,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是在整体感悟上觉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战士之后,才能从课文的每一部分深入地理解加深体会这一中心,相反,如果脱离这一整体感悟,那对部分的感悟也是肤浅的,甚至有时会偏颇的。